但这些地方性的特色食品企业多数规模都不大,销售范围往往局限在企业所在地及周边省市,做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品牌和产品销量就会提升缓慢。由于在营销方面处在初级阶段,所以绝大多数这类食品企业很难从地方品牌转变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北京精准企划凭借16年来为众多地方特色食品企业的成功营销策划经验,借此机会分析一下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营销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营销建议,与广大地方性特色食品企业探讨和分享: 一、地方特色食品普遍存在的营销问题(一)只做产品,不重视品牌多数地方特色食品企业都是只做产品和销售,不重视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建设。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没有独特的品牌销售主张,没有品牌个性,也没有品牌传播策略等等。如果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品牌规划,企业规模也是很难做大的。(二)产品包装地方特色重,太土气产品包装设计主要是找当地非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又没有品牌策略和设计策略的指导,产品包装设计的地方特色太重、太土气。产品包装设计不成体系也会造成产品线混乱。(三)品牌不能有效拉动产品的销售在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三个营销的重要环节中,销售缺乏品牌力的有效拉动,产品销售到一定的规模再提升就会变的非常困难。产品和品牌的关系是产品支撑品牌的建立和提升,品牌拉动产品销量的增长。(四)产品同质化严重,与竞品很难形成区隔从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形态,产品的口味等等,不同企业,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差异化非常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众多竞品之间难以形成区隔。一些产品品质好,销售状况比较好的地方特色食品由于没有建立品牌壁垒,很容易被竞品模仿,使消费者在品牌和产品认知上产生混乱,影响了产品销量的正常增长。(五)低价竞争,使产品利润越来越少很多地方特色食品增加产品销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低价竞争,这会使产品利润越来越少,反过来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最后伤到产品的品牌和消费者的利益。无序的低价竞争也会使企业现有的销售渠道产生不稳定,因为多数经销商更看重产品销售的利润,而不是为生产企业做品牌。因此防止价格战,提高产品利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品牌。二、地方特色食品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营销策略(一)先建品牌才能区隔竞争对手地方特色食品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识别体系,才能使企业、品牌和产品与竞争对手形成区隔,不易让竞品模仿;也才能从众多同类产品和品牌中跳出来,才有机会成为地方特色食品的领导品牌和全国性知名品牌。(二)先建品牌才能做大产品销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最终会落到品牌上,只有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沉淀下清晰的形象,消费者在有这种需求时才会首先想到你的品牌和产品。建立品牌是地方特色食品做大产品销量的基础。(三)先建品牌才能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低价无序竞争的根源在于同类产品中的各品牌没有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 。建立品牌可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低价竞争来扰乱正常市场次序,才能稳定产品的价格体系,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四)产品包装特色化、时尚化、国际化即使是地方性的特色产品,包装也不能太地方化。产品包装设计的风格应该是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体现时尚化和国际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的指导,单纯就设计论设计是很难实现的。(五)做成全国性知名品牌的六大营销要素地方的特色食品企业要想快速提升品牌和产品销量,从地方品牌逐步转变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需要首先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营销要素:1、企业标识是建立品牌的基础;2、要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3、明确界定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4、找到品牌与目标消费者沟通的利益点;5、提炼独有的品牌传播口号;6、在产品销售终端建立和提升品牌。
地方特色食品营销方案
3月29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除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意见》还推出了“全国美食地图”,看看你的家乡美食上榜了吗。
到2025年 打造25个百亿龙头骨干企业
《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产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
收藏!官方认证的“全国美食地图”来了
《指导意见》部署了优质原料保障、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装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业态模式创新7个方面工作20项任务。其中设置的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等专栏,可谓是“全国美食地图”。
按地理位置划分,有北京烤鸭、辽宁海参、山东阿胶、海南椰子、郫县豆瓣……你的家乡美食上榜了吗?
按产品品类划分,有辽宁盘锦水稻种植基地、重庆江津青花椒种植基地、浙江杭州龙井茶种植基地……抓紧收藏!下次去市场买菜一定用得上。
舌尖上的“黑科技”有哪些?
推动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和设计水平,是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
增强共性基础技术能力
提升先进装备供给能力
加强工业设计推广应用
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舌尖上的“黑科技”
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
推广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对于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食品产业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巩固与商超、便利店、社区生鲜等传统渠道的合作,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产销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消费需求数据预测,解析不同地区消费偏好以及未来消费流行趋势。
二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共享农庄、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业态和模式。
三是打造集食品品鉴、文化创意、社群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场景,同时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
地方特色食品营销策略
绿色食品市场的营销策略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食品安全理念的推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物的营养与安全。全国各地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建设“绿色农业”的突破口,那么绿色食品市场的营销应该怎么开展呢? 一起来看看吧! 一、宏观上,优化绿色食品营销环境 1.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照国际惯例适时调整现行法规,以强制性手段促进企业进行绿色营销,并逐渐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如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污染者付费”原则。尽快出台“绿色食品管理条例”,为规范和拓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的法律依据。 2.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消费者从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到认可、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开展多层次的面向消费者的绿色食品宣传活动,促使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加快对绿色食品的认可,扩大绿色食品消费者群体,将绿色食品的潜在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3.严格市场管理,维扩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绿色食品市场上产品很不规范,冠名“绿色”的产品很多,但真正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认证的产品却不多。为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 4.加强绿色食品技术体系的创新。为达到规范环境条件、生产技术、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的标准,绿色食品开发必须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加强适应绿色食品开发并容易被农民广泛接受的高新技术的研发 与推广,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应用,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的应用。 二、微观上,加强绿色食品企业营销 1.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选择不同营销策略。根据绿色食品种类和消费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在产品组合、包装、定价、促销上有所区别。从产品种类看,营养品应采取高价高档策略,并包装华美;儿童食品除定位健康、营养外,还要注意口感和包装及促销的趣味性。从消费者来看,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不同,对受教育程度较高者,重点宣传环保利社会伦理责任;对高收入者青年阶层,可采取高价优质策略,注重宣传新潮时尚的文化内涵,并注意包装的方便性,以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不同地区绿色食品的需求市场不同,绿色食品的定价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以达到推广和普及的目的。 2.加强品牌整合力度,组建绿色食品企业集团。产品品牌形象设计不但要突出文化特色(包括地方文化利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且更要突出生态内涵,以独特的创意、新颖的造型,鲜明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顺应国际名牌产品发展趋势。为扩大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绿色食品营销企业可以借鉴一些品牌集团(如伊利集团、完达山集团等)的.成功经验,加快绿色食品品牌整合和集团化进程,按照生态环境、经济区域布局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3.选择适当营销渠道,拓展绿色食品销售市场。根据绿色食品自身特点利市场规模,确定分销渠道的长短利中间商的数量。还要注意渠道组合搭配,一般短而窄的渠道(如专卖店利门市部)更有利于直接面向消费者,引导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而长而宽的渠道(如连锁店和超市)能有效地解决绿色食品的普及性问题,扩人市场占有率。可利用互联网络超时空界限、低成本、交互性优势,开辟远程市场(包括国外市场),这将是未来重要一条商品营销渠道。 抓住入世后机遇,扩大绿色食品出口。我国入世后,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出口的机遇。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出口潜力巨大。一是应加强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二是针对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产品质量标准。虽然有IFOAM认证,但由于它是非强制性的,其标准并不一定被各个国家认同。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为各国所认可的有机食品国际认证体系。可根据不同国家的认证制度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这是我国绿色营销企业出口时需要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