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流浪的萝卜
流浪的萝卜 邀请你回答

营销界理论的最核心是什么

时间:2025-09-13 18:37200 人浏览举报
标签:
营销

全部回答

  • 天海
    天海
    2025-09-13 18:37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如果多读一些书或在商业的世界里待久了,你一定会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商业的本质,其实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利润是当为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必然可以收获的结果。市场营销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定义价值。一个是传递价值。

    定义价值是指一个公司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 服务,帮助人们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从而构成这个公司的核心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

    传递价值是指一个公司如何让这种价值,让更多需要的人知道,并使用。

    定义价值是指一个品牌的内核,或「硬件」。传递价值是指一个品牌的传播和销售,或「软件」。定义价值

    几十年前,提出的定义价值的核心方法,叫「STP」:Segmentation(细分市场),Targeting(定义目标市场)和 Positioning(定位目标市场)。

    这一方法一直是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一书的核心之一。在业内也经常使用,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容易让我们产生营销近视症。

    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在几年前批判了这种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角度:从消费者的任务(Jobs to done)出发。

    这种新的理论是 Clayton 一生中除了「创新」研究外,对商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定义价值的方法,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大家不用太拘泥于方法。无论什么样的方法,其核心一定是「人」或「消费者」。

    比如最近几年,「消费升级」这类词在投资领域被抄得很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主流消费群体的世代变化,中产阶级的不断崛起,以及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变化,导致人们看重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所以企业定义的价值也就需要实时更新了。传递价值

    传递价值其实就是传播、推广、渠道建设等。

    在考虑传递价值的方法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顾客获得成本(Customer Aquisition Cost)。

    原则上来说,获得一个顾客的成本,要小于这个顾客给公司创造的所有利润。这是商业的一个基本原则。

    而传递价值的目的,是让品牌建立:心智的显著性(mental availability)和渠道的便利性(physical availability)。

    现在有很大各种类型的「营销相关培训」,其实都是在讲比较狭义的市场营销,就是传播推广。比如 :

    「如何把微信号粉丝从 0 做到 10 万」,「如何写一篇吸引人的文案」,「企业如何零预算做推广」 等等。

    在过去的 5 年里,我们商业世界里「媒体」和「渠道」这两个「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会导致公司建立品牌「心智显著性」和「渠道便利性」的方法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媒体上来说,个人话语权开始崛起,从一到多的广播模式(如电视和微博),到以口碑为核心的传播。大众明星和品牌变少,大小不一的社群兴起,小众崛起。这些部分颠覆了如何去建议「心智显著性」。

    渠道上来说,电商崛起,便利店越来越流行,线下大超市衰落等趋势,也让在渠道上的垄断越来越难。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递价值的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关于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什么,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定义价值和传递价值。世界在变,这个核心是不变的。

  • 在你鼻尖跳芭蕾
    在你鼻尖跳芭蕾
    2025-09-13 18:37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市场定位,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道理很简单,想让顾客想买并把东西卖出去,首先要知道市场在哪。

    若以“交换”为市场营销的核心,无法解决市场在哪里的问题;以产品为市场营销的核心,更容易陷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误区。 什么是定位,以及什么是市场定位鉴于国人对定位理论的误解,重新解释一下定位严格的定义:是指一种行为过程,即主体将定位课题塑造成差异化的形象,并通过传播在受众大脑中占据特殊位置。一言以蔽之,即把差异化形象烙印在受众大脑中的过程;而非国内的“定位高端人群”,“定位中高端市场”云云。

    市场定位的定义,即市场营销界的定位。主体是企业,客体是企业、产品、竞争、品牌,场所是目标消费者的大脑,目的是将企业、产品、竞争、品牌的差异化形象烙印在目标消费者的大脑中。与定位理论相比,市场定位的信息传播目的性更强(以蓝海战略为典范),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为什么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核心解决了市场营销“是什么”的问题:根据定义,通过把握主体、客体、场所、目的及其关系市场营销的全貌尽收眼底。

    解决了市场营销“为什么”的问题:大量通过定位成功的企业案例证明了市场营销存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解决了市场营销“怎么做”的问题:定位贯穿企业成长各阶段,从创业之初的确定目标市场,到成熟之后的品牌多元化,无不在定位的指导下进行。

    体现了市场营销的本质属性:市场定位分为企业定位、产品定位、竞争定位、品牌定位,而四种定位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这就体现了市场营销的本质: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关系,进而获取利益。

    "市场营销核心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实践意义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什么”,这也是我在面试新人的时候最喜欢问的问题。

    可以作为学院派与实战派营销人的分野:

    学院派以教材为纲,认为“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容易出现自以为多读几年书就是Marketer,进而轻视Sales的现象;学院派不是理论派,学院派

    连理论派的纸上谈兵功夫都不到家,心中无兵,何从谈起?以“交换”为答案的面试者,一律下放一线,使之经历几年的市场磨练,见识真正的战场之后再安排营销

    部门的核心工作,以免误企自误。以“定位”为答案的面试者,可以考虑在市场部安排职务。

    可以作为技术派与市场派营销人的分野:以“产品”为答案的面试者,可以成为出色的销售工程师,安排大客户销售的职务。以“定位”为答案的面试者,依旧安排市场部工作。也许资历不够,但方向对了,一通百通。

    (via知乎·波旬)

  • 西藏圣地
    西藏圣地
    2025-09-13 18:37

    营销的核心是创造,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与市场环境一样,营销同样在不断演进变化,这种变化是跟随着用户的脚步向互联网迁移。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如今互联网正在把营销推向以价值为中心的3.0时代。科特勒把营销3.0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吸引用户的思维、心灵和精神,并与之建立联系;第二个阶段是帮助用户意识到他们的预期,让他们购买产品;第三个阶段,与用户形成同感、共鸣,使之具有可持续性。而能否成为“可持续性企业”,其核心是企业能否给用户的生活带来独特的价值。科特勒认为,营销是为了给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3.0时代营销是以人为核心的营销,关注的不仅是用户,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人,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做出贡献。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做的事情?科特勒说:“比如有两个农民,你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个说种地,另一个说他是为了减少世界饥饿而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与此类似。”科特勒强调,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可以从基础的事情做起,比如选择注重环保、有社会责任感的供应商,沃尔玛和宝洁都做得很好。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贡献,比如雅芳为女性预防乳腺癌筹款,通用汽车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科特勒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营销很难完全分割。企业可以从人们的情感满足中获利,比如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企业,它们受到人们喜爱,同时从用户的青睐中获利。“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是有原因的,这可以让你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形成差异化。如果竞争者都做得差不多,你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关注社会,就会赢得更多好感。比如麦当劳,它为消费者提供便宜、快捷的食品,但这些食品容易导致肥胖,可是没有人就这一点攻击麦当劳,因为它做了很多工作。从营销的角度看,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价值驱动的3.0时代是营销的终极阶段吗?会不会有4.0时代?对此,科特勒现在无法回答,他只能想象是否还有比精神更高的境界。谈人本主义、社会福祉等形而上的话题毕竟不是商业化市场的主题。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企业稍微动作迟缓就有可能被卷入淘汰的洪流中,对更多的企业来说,在谈论社会责任之前,首要的是生存。科特勒认为,每个企业都要考虑自己的弱点是什么。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应该设想一下,假如发生突变会在哪里出现严重问题,这样也许可以自己颠覆自己,生存下去。如果有弱点却不能自己解决,就会被颠覆,柯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企业不得不放弃,这是颠覆的变化,你不能保持不变,否则就会被颠覆!”科特勒说。Q:从营销1.0向营销3.0时代转型,企业应该从哪里做起?互联网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A:我想大部分公司还处于1.0时代,从1.0直接进入3.0时代并不可取,从会爬之后要经过走的阶段,不能从爬直接到跑的阶段。1.0的公司应该先进入2.0阶段,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系,然后再慢慢过渡到3.0。可能在2.0时代你的大部分竞争对手也处在2.0时代,与你的客户、竞争对手同步过渡会更容易。关于互联网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从1.0到2.0再到3.0,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用广告推广你做的事情。同时可以利用在线信息传播方式,告诉你的追随者或者粉丝你在做什么事情。我并不认为互联网有具体的作用,或者是限定在从1.0到2.0再到3.0的轨迹。我认为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是互补的关系。Q:移动互联网时代充满新的机会,有些业务自己不做,竞争对手就去做了。你认为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哪些是应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A:出现一个新的服务领域,你应该先采取行动,还是伺机而动?如果你不先发制人,别人就会采取行动。假如你不采取行动,别人行动但失败了,你会认为自己很明智,没有轻举妄动。其中有一定的风险,涉及风险评估问题。我想表达一个观点,可以让其他公司先吃螃蟹,让它们成为炮灰,同时仔细观察。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后,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了,这样你会更具有优势。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先行者,也许市场上第二个或第三个行动者的成功率会更高。Q:消费者有时很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随时随地获取即时服务,另一方面又想摆脱总是在线的状态。作为营销者,是该引导消费者,还是与消费者保持适当的距离?A:有些用户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担心自己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他们认为互联网发展过于激进,把太多的东西推到用户面前。互联网有时可能做得太多,但什么时候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度,更多的应该是由客户定义他们和互联网公司的关系,而不是反过来。Q: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唱衰传统媒体,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A:现在很多杂志都有两种版本,除了纸质版本,还有虚拟版本。大部分杂志希望两者兼顾,这样做是因为纸质版本成本比较贵,而且受到虚拟杂志打压。人们总跟我说,他们还是喜欢纸质杂志,喜欢纸的质感。就像人们喜欢读纸质书一样,很多人读书为什么不用Kindle,这种方式更容易保存和方便携带,但他们说是喜欢纸的质感。纸质媒体的未来或前景,取决于有多少人喜欢实物的质感,有多少人喜欢虚拟的东西。我认为杂志分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新闻类杂志,比如《时代周刊》、《新闻周刊》,未来会面临在线内容产品更大的压力或竞争;但是对于专业类杂志,比如专门给摩托车爱好者或钓鱼爱好者看的杂志,还是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对于这些受众群体来说,专业类杂志有特殊的重要性,定期打开邮箱收到杂志,里面有最新的与你的爱好有关的信息,是很好的体验。当然有人会说这也可以在线实现,比打开邮箱、翻看杂志的体验更有吸引力。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