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营销方面的定律法则,

营销学的基本法则,营销学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1、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了解了“凡勃伦效应”,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探索新的经营策略。比如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2、“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100-1=0”定律最初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

在我们看来,这个纪律似乎过于严格了。但从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会来说,百无一失是极为必要的。后来,这个规定被管理学家们引入到了企业管理和商品营销中(包括服务行业),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流传。它告诉我们:对顾客而言,服务质量只有好坏之分,不存在较好较差的比较等级。

好就是全部,不好就是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一个众人都明白的道理,“100-1=0”道理其实异曲同工,或者有许多的生产经营者不一定能明白。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不难,难的是做到。

3、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美国最大的零售公司西尔斯公司,为稳定自己众多的客户,将所有与公司打过交道的顾客名单统统搜集起来,建立了一套多达6万多个家庭的“西尔斯家庭档案”。根据档案,公司查阅这些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购物习惯,设计出各种档次的家庭用品消费方案,并分寄给这些家庭。结果,家庭用品销售立即猛增了三倍。

西尔斯公司独出心裁的做法,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家庭管理,以新颖的经营方式和周到的服务理念贴近了顾客,从而在顾客心目中提高了信誉,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鱼缸理论是由日本全面质量管理(TQM)专家司马提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鱼缸就象征着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而鱼就是目标客户。经营者要做的就是先跳进鱼缸,实际深入到用户所处的环境,接触那些用户,学着和鱼儿一起游泳,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真正体验作为一个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跳出鱼缸,站到一个相对更高更广的环境中,重新审视分析客户状况,以发现他们最本质的需求。

4、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长鞭效应又称作“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 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需求放大效应最先由宝洁公司(P &G)发现。宝洁公司在一次考察该公司 最畅销的产品——一次性尿布的订货规律时,发现零售商销售的波动性并不大,但当他们考察分销中心向宝洁公司的订货时,吃惊地发现波动性明显增大了,有趣的是,他们进一步考察宝洁公司向其供应商,如3M公司的订货时,他们发现其订货的变化更大。除了宝洁公司,其他公司如惠普公司(HP)在考察其打印机的销售状况时也曾发现这一现象。

5、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他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他说:“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6、布里特定理:要推而广之,先广而告之由英国广告学专家S布里特提出:指商品不做广告,就像姑娘在暗处向小伙子递送秋波,脉脉含情,只有她自己知道。

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有句名言:“%是水、碳酸和糖浆,如若不进行广告宣传,谁去喝它呢?”可口可乐畅销全世界,打进了一百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被人们视为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可口可乐如此受人们喜欢,除其他原因外,广告作用不可低估。

可口可乐公司从1886年开始,就不惜工本,充分利用广告手段来扩大产品销路。1886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营业额仅有50美元,广告费就花了46美元;1901年其营业额为12万美元,广告费花了10万美元;如今的广告费每年平均6亿美元以上。我们细算可口可乐广告费占营业额的比例:1886年为92%,1901年为83%。%都是水、碳酸和糖浆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名。

营销学的基本法则是什么

是指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营业额或利润。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扩展资料

理论来源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营销学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营销的五条黄金法则导语:市场营销是一门基本的商业学科,它对企业的成功运作所起的巨大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可。成功的营销会带来优质的产品、满意的顾客和更大的利润。中国许多企业面临的依然是创业期的营销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提炼出了创业营销的五条黄金法则。黄金法则一:“台阶”模式。我把所有的营销归类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台风式营销,一种为台>阶式模式。什么是台风式营销?比如国际大公司,在一个行业,一开始就把行业里最大的客户做下来。比如说微软打击盗版,就先从一个行业的大公司入手,他们是否交了版权税。从上往下打,这样进入一个行业的门槛就全部免除了。而台阶式模式适合绝大多数中国的创业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同时也是他们面临不利局面作出的理智选择甚至无奈的选择。难的不是台阶模式,而是台风式模式。只有很少的行业领先企业,才能采用台风式模式,比如彩电中的长虹或者康佳,手机中的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等。如果我们这个公司不具备历史品牌积累的优势,又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慢慢积累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先沿着台阶一层一层向上走。黄金法则二:“母鸡、公鸡和金鸡”产品。在确定明确的模式后,创业企业接下来就该明确自己的产品中,哪些产品是母鸡产品,哪些是公鸡产品。什么叫母鸡产品,就是投入少量的服务和人、时间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但是由于客户没有名气,说出来其他公司也不认可,是呱呱下蛋但没有声望效应的客户和产品。第二类产品是做名声的,并不是真正靠他赚钱的,就是公鸡产品。由于有了这些产品,你能够接触到高层客户和更大的客户群,所以对这样的客户要舍得投入。积累了品牌和经验后,就可以逐渐的开发你的金鸡产品。很多企业在营销战略上遇到的问题不是产品好坏的问题,而是产品定位为公鸡产品还是金鸡产品、还是母鸡产品的问题。对作了三五年的企业来讲,必须同时具备这几种产品,才可以形成持续的增长。谈了模式和产品,下面要谈客户了。我们把客户从不同的角度细分为大客户和小客户,高价客户和低价客户。黄金法则三:迎春花客户。迎春花客户有三个特征:观念领先;要求苛刻;价格敏感。但它们可以帮助你打开行业的大门,让你积累行业的经验和行业的品牌。他们对价格是很敏感的,这意味着企业不会有什么高的利润,但为了打开一个地区、一个产品的市场,先期必须有一、二个迎春花的客户。黄金法则四:腊梅花客户。腊梅花客户有三个特征:采购需求真实;采购有时间要求;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良好。假如一个企业的冬天来临时,还有一些腊梅花客户,支持着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营销时注意培养这样的客户,珍惜这样的客户。通常他们的需求不是偶然的,不是间歇性的,而是长期的。黄金法则五:“从青海到上海”:品牌经营起点要高、方向要对、区域要广、时间要长、名字要短、声势要大、人文内涵、周期重复。这八条品牌营销原则借长江的发源和入海来说明。长江是在青海省发源的,发源时很小,到上海时就非常浩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