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难改,而营销无所不在。
想要做好营销,必须了解人性
营销就是跟人打交道,肯定要顺应人性对吧,否则就会做很多无用功。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性的九大特征
1固化传统思维。2质疑别人、戒备心。3关注自我/唯我独尊。4好奇心/贪嗔痴。5审美疲劳。6从众心理/随大流。7占便宜。8懒惰性/不劳而获。9易被感动
首先来看,什么是固有传统思维?
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曾经上过当,吃过亏,当你做一个新项目,他们第一时间脑海中浮现以往的失败经验
所以第一反应是排斥,这个是正常的。马云当年做电商的时候,很多人质疑他是做传销的。。。
因为人的固有思维,导致很多人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很多人想做一个网络项目,去咨询打工月薪3000的朋友,这些朋友一定会告诉你不要去做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诋毁你,打击你,这些人只看结果,如果你只是为了这些人而活,那么你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再来看第二种人性:质疑别人、超强戒备
陌生人看价值,熟人看动机——微信是熟人社交,里面有很多熟悉的朋友,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微信好友好几千,觉得自己要做什么项目,发朋友圈一定有很多人支持
可惜——你想错了!真正支持你的不是熟人,而是半生不熟或者纯陌生人因为熟人已经给你贴上了某种“标签”!而陌生人只关注你发的内容是否对他有价值!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有个同学,以前混的比较差,后来不知道在哪里发达了,衣锦还乡,穿金戴银,当时第一感觉他穿戴肯定都是冒牌货
假如马云穿一件山寨的名牌,也没有人去怀疑;所以说:如果你想借助微信来做营销,最好避开熟人,熟人已经给贴标签,只有你成功了,才能让他们相信。
所以很多人做微商、资金盘、保险、直销之前,或是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先去买豪车,就是让别人相信他!
从成本最低的角度来看,最简捷的途径是做:半数或者陌生人的市场
所以如果想改变现状,就要从卖货竞争转型到资源竞争。如果不跳出来,还是继续打广告卖货,又没有任何结果,当你有资源,有粉丝资源,有人脉资源的时候,你的货就很好卖了
但是升级自身竞争力,就会让朋友圈的人感觉到你的变化;熟人怀疑你的动机,以为你要套路他,陌生人才去衡量你项目的好坏!
再来看第三种人性:关注自我/唯我独尊
因为人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只关注和自己有关的内容。比
如学习,只关注自己行业、和自己看起来有关的,看起来没有
关的,会两耳不闻
甚至有些人是盲目的唯我独尊型的,没有比较,哪来优劣?
所以我们想吸引客户,首先要定位好目标群体,去挖掘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击中他们的心智或痛点
那么第四种人性,好奇心贪嗔痴。
很多人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对一些有吸引的内容愿意一睹为快
如果路边围了很多人,你经过的时候,一定凑凑热闹
当别人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你一定萌发了想去电影院看看的冲动
所以我们平时分享的文案及标题和造势很重要
只有抓人眼球、引起好奇心,才会有接下来的下文
俗语有这么句话:无利不起早!纵观诸多资金盘、小平台,无一不是抓住了人们的贪嗔痴
利用人性的贪婪欲望,让参与者步步陷入进去,而让其自己推翻掉身边一切反对的声音后,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去,甚至倾家荡产
或许大家身边就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同样比例的“投资回报率”,可能在现实中熟人告诉你,你根本不会去相信,但是换到网络里,同样比率的回报,只是缩小了十倍或百倍后,参与者觉得钱少、无所谓,试试看,就进去了
结果平台方,正是利用了人的这一贪嗔痴的特性,先给甜头、蝇头小利,然后通过所谓的“机制”让参与者,逐步无休止的加大投资
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参与者放松了警惕、消除了戒备,最终倾其所有,全部投入,有的甚至借贷去投入,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分文无归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想看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
利用人性的营销策略案例
有很多营销中常用的人性弱点,列举两个:
1.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就是利用了人在做判断时,会容易受到锚点的影响,从而做出选择。这个在商家定价的策略中,可以经常看见,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购买那个比较贵的商品。看一个例子,当你想要订阅《经济学人》杂志的电子版时,看到它的定价是这样的:电子版杂志:$59纸质版杂志: $125电子版 纸质版订阅: $125
我想你应该会选第3个,电子版 纸质版和单独订阅纸质版价格相同,为什么不订第3个。你以为你赚到了,电子版的成本可能用不了多少而已。而且你只是想订阅电子版,但是因为选项3的出现,让你的锚点定位在了选项2上面,促使你选择价格更贵的那一个。2.合算偏见
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除了买到商品本身外,也要买到占便宜的感觉。如果你能在卖商品的让消费者感觉到除了商品本身外,还能获得这种占了便宜的心理,那么消费者会更愿意来购买你的商品。
举个例子,现在在外卖平台上点餐,会发现很多外卖价格都很高,但是却有优惠活动,比如满21减20,这就让消费者觉得这家店点餐非常得划算,但线下原价就是满减后的价格还有普通的酒水如果你去便利店买,价格通常都是市场价,而在大的酒店吃饭时,会发现酒店里的酒水饮料价格都会比外面高几块钱,但是还是愿意付出这个高出的价格,因为你还获得了其他很多服务上的东西。答主:阿轩轩,邀请你关注【营销航班】微信公众号,一起深入挖掘营销的魅力!
利用人性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三种常见的营销心理。
1.恐惧心理
2.同侪压力
3.稀缺心理
这三种心理经常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营销活动中。了解它们,甚至掌握它们,将会更好地帮营销人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还可以给你的个人生活带来改变。恐惧心理
餐厅的老板偷工减料,把你点的牛排参入其他的肉来忽悠你,如果你知道后,你会很生气或不安。
但是当你得知该餐厅里的牛肉含有大肠杆菌(有些会致命),你很可能都不会再来吃这家店的餐厅,甚至感到全身颤颤发抖。这个时候,你就产生了恐惧心理。
当看到一些恐怖片,有些人也会恐惧;当得知某种老鼠会带来瘟疫,且自己家经常发现这种老鼠时,也会感到恐惧…很多事都会让我们产生恐惧心理。
同侪压力
简单来说,同侪(chái)压力就是指在基础条件、身份等相似的人,而这些人的行为决策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心理对我们的影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与朋友聚会拍了集体照,如果朋友上传到微信或QQ空间,我们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出自己的,然后第二件事是什么呢?再打量一番自己与其他朋友相比起来怎么样。因为大部分会在想“照片里的我,看起来是我想要的样子吗?别人看了我和周围的人相比,会是什么印象?”等等。稀缺心理
社会学家艾尔德·沙菲尔和桑德希尔·穆莱纳桑说,只要我们觉得自己缺少什么,比如食物、金钱、或者时间等,就可能会念念不忘,以至让自己的想法发生偏移,容易让人的大脑里产生一连串强烈的需求感。这就是怪兽先森要给各位分享的第三种常见的营销心理——稀缺心理。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某天,你本来只是在街上随意逛逛,突然看到一个服装店搞大促销,你被吸引进去看了一下。在随便看看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件衣服很喜欢,但你并没有打算购买,你只是感兴趣。
可是当你看到店的促销广告写着“周年庆优惠,全场5折,只限今天!”于是,你又考虑了一下,再次摸摸那件衣服,迟迟不肯放手。你最后安慰自己说:“今天不买,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价格了…还是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