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新媒体,做过新媒体记者和新媒体编辑,也负责过比较笼统的全方位新媒体运营工作。三年多时间,我先后服务于甲方、乙方,从稀里糊涂、一头雾水到慢慢有自己的理解,我逐渐发现了许多服务于甲方和乙方的差别。在开始讲这些差别之前,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我的理解:说得更接地气一点,新媒体不只是微信公众号, 而是对大环境的相对于传统媒介形式的一种泛称。 我们再明确一下什么是甲方、乙方。这实际是一个法律术语,是合同中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讲,甲方是主导方,乙方是劳务方。 这种关系并不恒定,取决于具体的合同,而且存在交叉混合的情况。 一个地产公司把自己的新媒体工作外包给一家广告公司,那么地产公司是甲方,广告公司是乙方。新闻媒体机构通常是独立采编报道,保持中立的立场,但现在很多机构也有新媒体代运营业务,当某个新闻媒体机构服务于某个委托方公司,这个委托方公司就是甲方,这个新闻媒体机构是乙方。在工作当中,乙方常常需要保持服务者的姿态,非常夸张的时候叫“跪舔”。乙方常常叫甲方爸爸(钱爸爸),并暗自吐槽甲方——啊,好难搞的爸爸。下面分点讲讲我的感受:甲、乙方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差异很大 这几年,个人注册个公众号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公司加设新媒体运营岗位更是。甲方类公司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原本的部门架构比较完善, 通常把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划分到“市场/品牌营销”中,说白了,就是在原本的宣传/营销渠道中加上“新媒体”这一条。 甲方对新媒体的认识通常都非常混乱,他们最熟悉的新媒体渠道是“微信公众号”,但是他们常常叫成“公众微信号”,并且以为只要写一篇文章放在那里,公司就获得了推广……介于“自己不懂,资金预算又不足”, 甲方需要的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具备”的全能型新媒体运营专员: 会选题、会采写、会策划、会编辑、会排版、会推广、会社群运维、会做图、会摄影、会剪辑视频……甲方理解的运营=全部。 如果你服务于甲方,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要求:“我喜欢在开头放动图,你多放点。”(好的。)“我要一个煽情的排版。”(鬼知道什么是煽情的排版)“你多看看杜蕾斯和江小白,人家文案多棒?你就不能学一学吗?”(领导,人家几百个人出一篇,团队操作。我……哎……)乙方不一样,乙方已经把“爸爸们”手下一个新媒体运营专员的工作拆分了,流水线操作。乙方可能有这样一些岗位:新媒体记者,新媒体策划(线上、线下活动),新媒体编辑(撰稿编辑、审稿编辑、视频编辑、漫画编辑),设计、商务推广……如果你在乙方,你常常和同事发生这样的对话:“我觉得那样排版真的很丑,但是爸爸很喜欢。他喜欢就好。”“等会等会,爸爸还没确认呢,暂时别推。”“你那个词不能这么用,有语病。”“最怕推送前几分钟,爸爸说要改。”甲方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乙方对个人专业度要求很高。如果你是小白,建议去乙方 有人误以为,新媒体的工作门槛低,谁都能做。其实不然。就说“二更”吧,“二更”制作了不少网络热门新媒体作品,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已经融资3亿左右,成为当下短视频行业的领军企业。“二更”的创始人有来自青年时报的,有来自钱江晚报的,还有来自奥一网的,他们都在传统媒体里呆过很长时间,实际上只是把自己对传统媒体的坚持带到新媒体当中来。 所谓十万 ,你可以撞运气撞到一次,但你不能撞到几十次,几百次,无数次。新媒体是技术活儿,是创意、营销、策划、采写、设计等等全方位的整合体。甲方可以给小白无数次干活儿的机会,给不了小白专业性。干杂活儿、烂活儿干出来的经验不值钱! 某些甲方往往不会单独设立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而是把人安插在其他部门中,比如市场营销部。你就可能要做一些那个岗位的本职工作,还有可能需要背负那个岗位的业绩指标。这样的公司对新媒体都没有很好的认知,也通常不会有针对新媒体运营岗位的专门的业绩考核标准,很可能是大坑。 还有一类甲方,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窗口展示自己,不懂任何传播技巧,没有任何资源支撑,却对新媒体带来的效益抱有很高期望。这样的爸爸通常对新媒体运营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设想,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框定自家的新媒体——不止坑自己的新媒体运营人员,也坑乙方。新媒体不是靠着我的自嗨写个文章就能带来流量甚至转化的,它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节点,靠谱的新媒体已经脱离了“博客”风格(一个人写,靠内容吸粉)。去乙方也要多加留心。如果团队里没人懂行,大家都是瞎摸索,这十有八九是个不靠谱的公司。 自己做新媒体靠不靠谱?当你还是一个小白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自大。业余开个公众号自己玩耍一下是可以的,喜欢写东西、做视频……有一技之长想秀一秀也是OK的, 然后你会发现你的作品很快就不能稳定输出了,在用完了亲朋好友之类的关系后,你的“推广”也将难以为继。 也许你会愿意投资一些资金、物料进去,然后你发现,你迟迟得不到你想要的收益。网上有不少自认为文笔很优秀的人,脑子一热就辞职,开始自己所谓很酷炫的“自由撰稿人”生涯,然后发现“网赚”并没有那么容易,不坚持个两三年,没有资源、文笔并不能干掉千千万万的对手,甚至连每天稳定更新都做不到。唐家三少能上作家富豪榜是有原因的:日更八千的定力不是随便盖的!!老婆生孩子还能在产房外更帖,有几个人能做到?何况人家对市场的认知叫一个门儿清啊!搞新媒体不只是要笔杆子好!!!! 我的血泪教训就是: 自己摔成泥讨回来的教训,好师傅一句话就可以避免了。 综合来说,进入乙方会更适合经验不够丰富的人,羽翼够丰满了再飞不迟。
新媒体推广甲方要求
新媒体的崛起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人出走,但更多的人进来了。
特别是对于企业,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应该是已经成为标配。不仅是对企业新媒体运营需求量提高,新媒体人的薪资也是水涨船高。
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特别是对于价值年薪50W的新媒体高阶管理者。
不管很多人如何去唱衰新媒体,都不会阻挡市场的脚步,更多的是促进行业变革及从业者的升级。
况且,运营企业新媒体号与做个人自媒体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媒体高手也未必做得好企业号,人才始终是个香饽饽。
这里,老贼给做企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写了20条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有一些帮助和指引。
看完你会发现,一字一句都是大实话。
01
运营企业新媒体账号前,一定要首先对公司现状及现有可利用资源有了解,而且应该是深入了解。脱离企业本身去做新媒体运营,就是耍流氓。
老贼看来,新媒体运营者至少应该是半个品牌营销人。
02
别急着做规划,先通过数据、沟通、老员工交流等方式了解目标人群。我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关注企业官方号?想要满足哪些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
03
一定要做竞争对手账号矩阵的详细分析,了解行业现状。包括目标群人、服务类型、定位、运营模式、内容规划、用户互动、活动类型及频率、涨粉渠道等等。
好好想想,目标用户为什么会选择同类企业的账号,而不关注我的;如果我想成为目标用户的首选,有没有什么用户一定需要来找我才能更好满足的?
04
新媒体账号一定得有清晰的定位,是品牌塑造、资讯、功能、服务还是电商?是帮“哪些用户”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
还有包括调性与人格化定位也需要提前确定,后期不断测试调整。提前确定是为了有方向,但并不意味着确定的东西一定是对的。
05
发布内容要提前规划,策划系统的选题方向,最好能一步步做出详细的内容规划手册。包括内容类型、发布频率、图片设计、内容调性、排版风格、栏目化设置等等。
06
新媒体平台有很多,不同平台就像是不同的人,它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属性,企业想把新媒体做起来,首先就要区分不同平台,找到自己合适的。
切忌不要一样的内容一样的玩法,没有任何区别地往不同平台上丢。浪费时间精力不说,还败好感。企业新媒体的运营需要集中资源主攻一个或几个平台,比如抖音、公众号、小红书,然后根据平台属性制定不同的玩法和运营策略。
也千万别觉得做公众号的,肯定也是会玩抖音、微博、小红书、B站......
07
运营企业新媒体,所有的规划必须提前与领导或老板达成一致,包括玩法、功能属性、定位、调性、内容规划、目标、底线等等。
在大家共同认可和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效率会高很多,而且方向也会更加明确。毕竟企业新媒体号,第一大“甲方”就是老板。
07
有一点可以肯定,千万别把所有新媒体账号做成第二个、第三个官网。现在大家都在谈有效社交,新媒体运营也是一样,同样需要有效社交,别赚了用户的钱还浪费他时间。互动是你来我往,不是一个人独角戏自嗨;传播是你把我打动,不是你给我大礼包。
有人说老板的那些需求就是跟官网一样啊,我有什么办法!但老贼告诉你,千万别真的把新媒体平台做得跟官网一样,那他会更不爽,他要的是新媒体,肯定不是官网。老板的需求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需求。
08
不管你的领导还是老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运营人确实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希望企业新媒体能创造更大价值,之所以会去瞎指挥,主要是因为心里没底不放心。
如果你真正把行号做做出了超出他们预期的成绩,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谁还会瞎BB。
09
运营人,不管是传统运营,还是现在的新媒体运营,都一定要树立专业感,我们要往那一站往那一说往那一顿操作,别人就知道这是个专业做新媒体运营的,是个高手,而不只是个写文章的。
在别人没有打心底认可你的专业时,你做什么都没人信。虽然,你是对的。
10
一定要追热点,要不然所有人都会说“这是什么新媒体,热点都不追”。要追就要好好追。在很多企业做新媒体,前期追热点,还真不是说要阅读几十万,也不一定是针对粉丝们的。
首先你得把企业内部那帮人搞定,发挥你的创意、释放你的想象,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玩法、不一样的创意,让他们知道原来短视频还能这么玩,原来图文可以这么写,原来这世界上除了海报还有长图条漫还有交互......
搞定他们,世界安静了,你才能更好去服务粉丝。
11
如果企业内部员工很多,那这群人一定得用起来,并且要用得彻底。太多企业的新媒体官方号启动流量就是靠自己的员工,没什么LowB的,自己员工都不想打开的账号那才真正叫LowB。
12
不管运营者个人,还是企业自身,都要有一个共同认知,就是:新媒体不是万能的。运营者别太傲慢,企业也别太蜜汁自信。
新媒体平台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完全颠覆他的商业模式,也没有颠覆他的产品结构,更多的是放大品牌,提高效率,拓展了服务和获客渠道。
但为什么都2023年了,依然有很多企业还是觉得新媒体是万能的解药!
产品都差成那样,服务也不做提升,团队都耗死了几波,为什么就是相信在新媒体上推广会出奇迹。
13
大多数企业会要求新媒体运营做很多事,写文章、做运营、剪视频、做策划、学BD、玩转电商、做品牌、做活动、做设计等等,还会有一些杂事。
我很好奇,企业HR是否有愧疚:公司万里挑一出来的这种全能大神,为什么你才开4000一个月。
另一方面,运营人想要从中脱离出来,一方面要学会合理的时间分配,另一方面一定要把某一项能力刻意练习到突出,而不是平均用力。
14
一定要学会利用企业资源。相较于个人新媒体,企业新媒体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更多人、料、场等资源,如果不想方设法用起来那绝对是一大损失,所以沟通和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你不能指望别人主动过来找你。
15
想到好的活动,或者看到好的增粉方式,赶紧做出完整方案去申请资金和支持,采不采纳没关系,你要有这个意识,成事在人,真的成事在人!
虽然所有老板都想“0预算0资源做爆款”,但毕竟老板并不傻,相反更聪明,在合理的方案与机会面前,你会看到笑容。
16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和商业环境之下,我个人是非常建议企业把新媒体运营部门划作核心战略发展部门的。
别口口声声喊着我们非常重视新媒体,宣誓一定要把公司新媒体做强做大。但定睛一看,不对啊!!怎么整个部门就一个人?啥都是他在做。
用武汉话就是掉链子。就算他是全能的,也需要团队作战啊,这并不是一二个人能搞定的事,最好还要安排一个在公司说得上话的高管。一个团队只有一个人也没问题,以后就别吹了,我真会当真。
17
企业做新媒体有时候会有一些你都没意识到的功效,特别是对于传统企业。比如老板在谈投资或上市计划的时候,别人聊到企业新媒体平台这些东西,你的老板会很自豪的说这些我们早已经专人运营了(当然他们也不会细看到底运营得咋样,毕竟不是核心业务)。
还有些公司,他们做新媒体就是给一线员工信心(我们也有自己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啦)。相信我,有时候这还真不是自嗨,而是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不要用互联网视角看一切问题。做企业新媒体沟通真的特别重要。
18
在企业做新媒体运营,一定要经常搞事情,要冒头,有那么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意思。
前面说了,运营者至少应该是半个品牌营销人,那既然是品牌营销人就得善于包装自己,推广自己,推广自己正在干的事情,要让全公司都知道现在企业新媒体做得风风火火,这样老板高兴,领导也高兴。要不然,你很容易就会被边缘化了。
19
企业刚开始做新媒体,不用特别着急,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对标账号的寻找,竞品的模仿、定位的梳理、专业内容的重新规划、视觉的升级、栏目的系统化、互动形式的丰富、内容质量的提升、私域的搭建、粉丝的增长等等。
就光是模仿、“抄袭”这一件事,就够你做好久。
相对于过程老板更喜欢看结果,不用特别急的同时去做每一件事,一段时间专注把一二件事情做好就行。事情不求量不求多,关键是有结果输出。
20
一个企业新媒体的运营,更多是顶层意识形态与领导管理的问题。如果你实在受不了老板那一套,与你所知相差甚远,走就是了。
新媒体推广甲方怎么做
做运营的有很多杂活,比如渠道合作、商务合作、项目推广、BD等,其实些环节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与他人合作, 将项目利益最大化。运营公众号,就是涨粉数量效果最大化。 在商业社会里,只有两种关系: 1、供需关系2、合作关系供需关系包括了:血缘关系,婚姻关系,雇佣关系。合作关系包括了:朋友关系,利益关系。比如父母从小养育你时,他们是供给者,你是需求者;父母老去时,他们是需求者,你是供给者。比如男女恋爱时,男生是供给者,女生是需求者;结婚后,通常男生是需求者,女生是供给者。谈合作,做生意,一定要牢记这句话: 在现代商业社会,在以唯物主义主导的现实世界里, 一切事物都可以交易。 做公众号的,和别人谈合作,这个过程和目的叫做: 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涨粉、变现)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协商的行为。 熟悉小公举的都知道,我和国内几十家新媒体第三方平台都合作过,采访过的大V也有几十个,广告也接到手软......小公举有非常高效率的商务合作能力,比如《 研究了2000个公众号排版,我发现这些秘密…… 》,阅读量已经1万多。它其实是一篇互推软文,和对方只花了5分钟就敲定合作,推送后给我涨了1000个粉丝。运营除了做内容,还得会商务合作,接下来小公举分享几个点: 1、怎么快速找到合适的公众号,互推涨粉?2、做运营时,成功的商业合作,过程是怎样的??3、做运营时,托人帮忙找人脉资源要注意什么?01公众号之间合作涨粉,包括商业合作获得利益,有四个核心点: 1、资本 你的公众号头条阅读量是多少?粉丝数量是多少?非头条阅读量是多少?和哪些大号合作过?和哪些同行合作过?有没有成功案例?......2、需求 你希望涨粉;你希望产品被大量曝光;你希望活动被大量曝光......3、付出 对方需要做什么?比如头条发一篇互推文案;发一条原生广告;发一条贴片广告;非头条发一篇互推文案等......4、利益 对方能够获得什么利益?比如你也会帮他发一篇互推文案;能够涨粉;提高知名度;解决当天的内容来源等......做运营的,谈公众号合作时,必须完成这几个步骤: 知道自己的资本向合作伙伴提出需求预估自己能获得多大的利益自己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告知合作伙伴,对方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告知对方能够获得什么利益比如《 研究了2000个公众号排版,我发现这些秘密…… 》这个互推案例: 对方负责人找我,希望我的头条能帮他们发这篇文章,给我单勾白名单。显然我是亏的,因为会给他们导流,还推广了他们的产品,我就说考虑考虑。对方又说,给我双勾白名单,内容可以修改成我的风格,只要回复的资料是他们的就行。我思考了下,以前我没有写过排版的干货,这篇文章发出来阅读量肯定很好。其次还解决了当天的内容来源。最后还能涨粉。当即同意合作,并且要求对方的公众号也帮我发一篇广告。这个软文涨了1000个粉丝,阅读量1万。下次有人找我合作,它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成了我新的谈判资本。小公举一年赚100万,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 是每天需要审核10多个大大小小的合作项目,最终敲定1个,一年下来谈365个以上的合作才能获得那么高的收入。跟小公举学习进阶版的商务合作技巧。 021、选对目标 涨粉互推就找同类公众号,推广产品就找对方的商务人员,财经类项目就找财经网站,两个点要能对应上。确定合作伙伴和你没有竞争关系,确定合作伙伴在某领域和你互补,确定合作伙伴流量,粉丝量比你大。2、咖位相同 有一次,一个C轮新媒体公司的我去采访某个顶尖媒体人,问几个内容创业的问题,希望得到答案。这个媒体人说,让你们老板来找我,免费的答案不是那么好问到的。潜台词是:你的级别不够。CEO找CEO合作,高管找高管合作,年薪百万的找年薪百万的谈项目,咖位相同的人谈判,才能最高效率完成合作。3、筹码和利益 商务谈判时,你的筹码(阅读量、粉丝数、资源、成功案例等)需要直接晒给对方看,让对方知道你牛逼,但是你的态度又很诚恳。确定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实现双赢。看的结果是有没有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最后实现大目标。4、主动合作与被动合作 凡合作,即有利益;凡利益,就有谁得多,谁得少的问题。举个例子,马云收购微博对新浪和阿里都有益,但是马云找曹国伟谈,还是曹国伟找马云谈,结果绝对不一样。这个主动被动的差异,在不同项目所“映射”到公司具体利益的比例上不同;普通合作,关系不大;战略合作,被动一点,就可能损失掉一大块,所以好的合作不应先发起会谈,而应想办法让对方先发起邀约。被找的一方处上,占优势,找人的一方处下,占劣势;选择商谈地点,在己方办公室为上,公开场合为中,去对方办公室为下。被动合作获得的利益>主动合作获得的利益 5、ABCD 所谓ABCD就是,你谈A,对方就听懂了B,你直接说C,对方回复你D。这才是最高效的合作过程,双方都用跳跃性思维,思考各自利益得失。比如经常有粉丝发给我一条招聘新媒体运营的广告。我立马读懂了他的意思,直接说,我的朋友圈可以帮你转发一下,100元。粉丝直接给我发了100元红包,我帮他转发到了朋友圈。这个过程只要几分钟。比如聪明的甲方找我们合作,会直接发公司介绍,提供成功的案例,预估我们会得到什么收益。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是否能合作,我们会帮他们做什么,最后效果如何。也就是说,高效率的谈判: 不需要在A点上讨论太多,权衡利弊后,直接讨论B,或者放弃谈判。 6、互补不足,利益交叉落点 谈判就是在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有粉丝,你有产品,我把你的产品放在我的公众号上卖。这两者之间必然产生交集,最终利益落在了不同的点上。这个利益落点越多,说明合作越成功。 比如我既涨粉,又赚钱,还丰富了产品量。你铺开了分销渠道,又赚钱,同时拥有成功案例,获得了谈判资本。这六个点,基本就是日常商务合作需要注意的环节。 03我们讨论托人帮忙这件事。 经常有人很操蛋的,让我帮忙推荐大V,让我帮忙转发广告,让我免费回答问题。比如有人找你帮忙,首先这个人的咖位得够大,理所应当帮忙,这个人就欠你一个人情,或者发一个红包给你,这就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