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专注于互联网危机公关案例研究的菜鸡公关。
最近两天,钟薛高的讨论热度非常高,作为了解不深的路人,菜鸡公关想从旁观者视角,聊聊“为什么钟薛高雪糕不化”这场危机公关事件。
先说下事情经过,某位热心网友做了个测试,将钟薛高雪糕放置于30℃高温下,一小时后竟然没有完全融化。从而引出了“钟薛高雪糕中是否加入了大量添加剂”的话题讨论。从钟薛高两次回应来看,声明内容的重点,也始终落在“产品成分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一点上。
但可能连钟薛高公关也都没能预见到,这个话题从上周五起,持续了整整五天,热度依然高居不下,甚至连周杰伦发新歌都没能改变这一点。
菜鸡公关想要讨论以下三点:
1.钟薛高为什么遭遇全网舆论围剿?
2.钟薛高公关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3.假如我是钟薛高公关,我会怎么应对
01
钟薛高为什么遭遇全网舆论围剿?
作为从未吃过钟薛高雪糕的路人,菜鸡公关第 一次听到这个品牌名,还是从朋友那里。但紧随其后的描述是,味道一般、没什么特别的、价格很贵、不小心误买的。
事实上这些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微博大众的心声。理性来说,“钟薛高雪糕不化”并不是什么大的原则性问题,只要原料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那根本不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
但从现实来看,微 博热度始终高居不下。引发大众负面情绪的,并不在于雪糕不化,而在于雪糕贵且不值。
如果某款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类竞品,那它必须提供额外的场景、服务或者体验。比如星巴克,“商务人士的社交地”这个场景,提供了咖啡的溢价空间;再比如海底捞,体贴入微到消费者都“社恐”的服务,也提高了自家品牌火锅的客单价。
而很遗憾地是,当人们提到钟薛高的时候,能想到的只是,放在便利店冰柜里的高价雪糕,由于没有价格标签,总会有“受害者”误拿并为它买单,俗称“雪糕刺客”。钟薛高并未能够给它的用户营造一种与价格相匹配的场景、服务或者是体验。这也导致了被钟薛高雪糕“背刺”的受害者只会越来越多,日积月累,也造就了今日这番全网”围剿‘的景象。
02
钟薛高公关做了哪些事情,
他们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当我们想要去评价一家公司的危机公关应对时,我们可以先梳理下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第 一件事:两次公关声明,与公众对话不真诚。
7月2日,钟薛高第 一次微 博热搜:#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
7月2日晚21点,钟薛高官微发布声明,附上了两家媒体的背书:“上海网络辟谣”公号、中国食品安 全网这里有个值得思考的地方,“上海网络辟谣”公号文章《不容易融化的冷饮质量不好》发布时间是6月30日,这也就是说,钟薛高公关应该至少提前两天知道了这件事,并且进行了处理。这个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从结果来说,菜鸡公关觉得有待考量。因为一方面这个话题在两天后被全网广泛讨论;另一方面,钟薛高的提前两天对外回应,是否又会是此次危机公关事件的导火索呢,如果它没有提前回应,有可能甚至都不会有人关注到。
7月6日,钟薛高官微第二次发布声明。如前面所说,两次声明的落脚点,都是在反复强调,钟薛高雪糕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两次声明的不同点在于,第二次着重解释了卡拉胶这一添加剂。
也就是说,钟薛高试图在第 一次声明里模糊这件事,这点上公关是做得不到位的。在已经上热搜的情况下,钟薛高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和大众真诚对话。
毕竟,危机公关的第 一处理策略是降热度,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发第二次声明。而钟薛高却在时隔四天之后,发布了第二次公关声明,这无形中就是给自家热度又加了一把火。这肯定是迫不得已的。
第二件事:媒体关系维护,侧重传统媒体、行业媒体,放弃了大众媒体阵地。
当菜鸡公关看到全网都在“围剿”钟薛高的时候,自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钟薛高公关是否有在和媒体沟通?
于是,搜了下转载钟薛高公关声明的媒体,这里只简单列公号渠道发布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