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通过投入建设门店、电商、社群、私域等多套营销系统,打通线上线下,覆盖消费者所有触点,挖掘消费者潜在价值,降低获客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品质,最终提高客单价、复购率和留存度。例如小米之家,创造高频消费场景。
新零售的独特优势是“重构人货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渠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支付方式、任何取货方式购买任何商品。新零售的发展现状:
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主导权的更迭,从生产决定论更迭为消费决定论。产生这种更迭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和互联网的发展。产能过剩导致市场商品泛滥,消费者选择增多。互联网的发展让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消弭,生产方的强势地位逐步崩塌。
新一代的年轻化的消费者需求不仅停留在商品本身,还衍生了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例如自我满足需求、社交需求等。新一代消费者同时对消费场景有更多要求,即“所见即所卖”,要求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消费活动。
新零售服务营销特点
新零售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销售全渠道化
商家要能同时对接线上网店、微店,线下实体店、合作店、加盟店等,打通各类零售渠道终端,实现数据深度融合,包括商品、会员、营销、订单、库存、仓储、财务、服务等大数据融合。
2、经营数字化利用技术手段构筑多种零售场景,沉淀商品、会员、营销、交易、服务等数据,为运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只有零售基本要素数字化了,才能实现在线化经营,智能化管理。3、智能化管理
铺设智能店中店触屏、智能货架、电子价签、智能收银系统、人脸识别、客流统计、VR、直播等物联设备,增强卖场体验感,提升购物便捷性。
4、顾客社群化
新零售实现条件是顾客与商家要有强关系,所以商家要努力把随机关系、弱关系顾客转化成强关系会员。
新零售人货场重塑,强调“人”是第一位,核心是指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所以围绕“聚合人,整需求,增服务”。
通过商家现有商品及服务,让导购、网红、创客等建立强关系顾客圈,精准定位用顾客画像,挖掘潜在需求;利用顾客社交喜好传播分享,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复购率。
5、供应链社会化
货权转移:卖自己货、卖别人货、卖公共的货;自己卖,请人卖;制造升级:卖现货、卖定制货、卖预售货、卖众筹货等方式去库存;结构升级:卖实物商品,卖优质服务,卖知识技能等。
6、线上订单超过线下订单
商家只有搭建线上平台后,与线下融合,比如同城30分钟配送、次日达、定期送、快递送等方式,方便想买东西的顾客,刺激即将消费的顾客。当APP、小程序商城等线上订单超过线下了,新零售落地离成功不远。
新零售服务营销方案
新零售的营销模式具体如下:
1、单线模式到双线融合,全渠道成趋势
从天猫双11的交易额近3年的情况来看,2015年的增速是59.7%,2016年的增速是32.1%,2017年的增速是39%,表面看似乎回暖了。
实际上大部分的类目都采用“预售”形式,这正是两家阵营都在说的重点。
以“增加营业天数”来计算总额,意思就是实际都在下滑。
新零售的最好方式就是,线下场景式的购物,可以多利用双线融合。
2、体验感越强,线上线下融合越能增长
当实体门市品牌纷纷在天猫上成立官网,导致在电商渠道诞生的“淘品牌”受到了实体零售品牌的正面“阻击”。3、生活饮食,越靠近生活圈越产生赋能
生活用品(包含饮食)在去年双11销售情况来看,以干果、酒、洗剂等耐储存商品销售较好之外,生鲜电商的狂欢,也比往年热闹。
4、线下合作抱团,也能引流到线上销售
为满足城市居民便捷生活的需求,如果能够把同城的实体门店等零售/服务类商家,通过新零售技术整合形成“城市新零售平台”,这样不仅能解决单一商家新零售转型难的问题,通过抱团升级新零售,同时也能满足城市消费者一站式的本地化购物体验。如果这件事由区域性的龙头零售商来牵头组织,就更容易落地可行性更高。
智慧门店的核心是实现门店的数字化,打破线上线下界限,对客流、商品、订单、支付和会员这五个核心商业要素。
5、目的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愿意等促销
从今年双11的手机、数码、大小家电、家装等类别冲出业绩高峰的情况来看,已经有许多消费者会等1-2个月再来购买,至少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
这些类别的产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趋于透明。所以像是纸质书籍、尿布、化妆品等生活所需,但是消费者很清楚价格的类别,只要活动价格有降下来就会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