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像一条毒蛇,击中了中国人民族感情中最珍贵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并借助最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以原子裂变级速度迅猛的扩散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又一个民族品牌嫁给洋人了。但在哀叹和呐喊之外,如果结局不能改变,我们应该改变什么?应该在观念、舆论和行动上做出什么样的不同思考和调整? 收购汇源是可口可乐的失败之举。 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文化的代表和世界品牌的奇迹,几十年来攻城略地,风靡全球,像一个无人能敌的超级大侠,统治者亿万消费者的心、口和钞票,成为饮料市场的超级大赢家和绝对霸主。 从2005年开始,由于北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购买灌装水、运动饮料、茶饮料和果汁的人越来越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美国碳酸饮料市场年度销售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个下滑周期。 7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上一财季盈利同比减少了23%,原因是其下属产品销售公司Coca-Cola ;EnterprisesInc.蒙受了巨额减计亏损,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影响了软饮料销售。 这种趋势在高速上升的中国市场虽然还不是非常严重,但可口可乐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冬天的凉意。 尤其是老对头百事可乐在综合食品领域的成功,以及在非碳酸饮料上的重磅出击:耗资2.5亿美元兴建亚洲最大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并且据传百事已经与深深宝旗下公司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产销凉茶产品,是个不小的挑战。 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王老吉、汇源等在茶、果汁和矿物质饮料市场的成功,也对可口可乐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压力和困难,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凉茶饮料,去年产销量在中国首次超过可口可乐。 王老吉的横空出世,一方面让可口可乐透骨体验到了中国茶道的真功夫之厉害,另一方面也让可口可乐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更多的幻想和期待。 康师傅已与日本伊藤忠结盟。 这些动摇的不仅仅是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更是它赖以称霸的消费文化、忠诚基础以及品牌帝国。 这意味着可口可乐必须实现转型。 早在1998年9月,可口可乐就推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非碳酸饮料“天与地”,2001年推出“岚风”女性蜂蜜茶饮,2002年推出“阳光”果茶,紧接着又与雀巢联合推出“雀巢冰爽茶”,2005推出“清本”“清妍”男女版本的“茶研工坊”系列茶饮料。 不幸的是,可口可乐推出的系列非碳酸饮料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大多已经全面停产、黯然退市。对可口可乐今年刚刚巨资推出的新品“原叶”茶饮料,说实话,我也不是很看好。这些案例揭示的共同病根是:可口可乐的成功路径依赖、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不够、对中国茶文化的粗浅认识以及在品牌推广模式上的左右摇摆。 但可口可乐的非碳酸化路线已经是不得不的战略选择。它必须坚定不移的雄心勃勃的坚持走下去。 可口可乐也是这样做的。2007年,可口可乐在全球开始通过并购等手段发展非碳酸饮料市场。今年5月底,可口可乐宣布收购美国著名的维生素水制造商Glaceau,随后又收购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Highland Spring。两笔交易花去可口可乐五十多亿美元。 早在去年7月24日,在可口可乐进入中国80周年的庆祝会议上,可口可乐太平洋集团副总裁包逸秋便向外界透露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计划——不排除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快速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尤其是在非碳酸饮料市场。 可见,收购汇源,早有伏笔。除汇源外,可口可乐还有意收购或参股中国另一大型饮料企业,旨在做中国饮料市场第一品牌。 收购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品牌汇源,是可口可乐的最佳战略选择。它收购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品牌,而是围绕汇源的一个产业链条。这必将给世界、给股东、给未来都带来充分的价值提升和想象空间。 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对涉农产业链条的有效保护。我们唯一遗憾的是,汇源的综合价值,不只是24亿美元。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捡了个大便宜。 但可口可乐也不得不承认和接受这样一个这意味着可口可乐苦心孤诣打造的非碳酸饮料品牌的群体性失利。 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这也是汇源和朱新礼的胜利:16年,将一个奄奄一息的县城小饮料厂打造成中国果
可口可乐的营销环境分析结论
一、品牌定位
可口可乐的定位是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
二、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三、产品布局
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们都已经认识到碳酸饮料面临的挑战,并且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除了可乐、雪碧、芬达等外,还有美汁源、酷乐仕、水动乐等果味饮料,以及乔雅咖啡饮料等;
四、包装策略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五、价格策略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也正是通过灵活的运用价格策略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经营日标纵观可口可乐的发展、营销史,它实现了由最初的低价策略到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的转变,定价的依据是可口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日标市场以及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其定价策略主要是以差别化的定价为主,具体来讲就是针对不同消费者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
六、渠道策略
百事可乐跟可口可乐的渠道相同:中间商的存在,大大的缩减了商品买卖的次数,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的竞争已经融入到渠道的竞争,渠道冲突日益凸现,冲突管理势在必行。一般采取的都是二三级的渠道,多层次也就意味着可以在中间环节如强竞争力度。
可口可乐的营销环境分析PPT
这几天游荡在校园各个角落的饭店的时候,总能和一群人不期而遇——可口可乐太原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先说前几天看到的他们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吧。我那天在月亮苑吃米皮儿,然后看到几个人径直走进来,那架势好像跟收保护费的黑社会的似的。通过他们的对话,我知道了那是可口可乐的员工。他们要求在与他们签订合同的店里营造一种可口可乐的氛围,让我感觉到了可口可乐的一种被我称为视觉环境的营销战略。在很多与可口可乐签约的店里,我都能明显的感觉到那种强烈的氛围。从墙上的宣传招贴画,到冷藏柜的外表,到桌上的摆设,纸筒,甚至连装醋的瓶子都是可口可乐公司原来产品在发挥它们的剩余价值。况且,可口可乐公司还要求店主在签约过程中,要保证可口可乐品牌的专一性,产品陈列必须要保证可口可乐的统治地位。可口可乐的这种营销战略完全依赖于它的品牌地位,他这种广告策略不是要宣传可口可乐,而是要巩固可口可乐的地位,就是要营造一种可口可乐氛围,让人时时刻刻体会到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视觉印象一直是广告的主导方向,所以可口可乐通过这种铺天盖地的品牌展示,让可口可乐的影响深刻的印在处于它的环境中的人们。P.s.太原今天的天气真的很好,我感觉天很少有这样的蓝,而且阳光很灿烂,也很饱满,让我感觉到生活又充满了活力,心情也好了很多。有风,但是我喜欢有微风的感觉,头发会被吹得在眼前乱飘,感觉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