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合资后,新公司名字简单组合是最常见的,这些组合名字是不是又臭又长?其中不少合并合资公司的LOGO也是简单组合的,图案复杂又难看,哪里考虑消费者的感觉?

服务营销做得好的品牌

企业合并有多种:弱者投靠强者、强强联合、业务互补的自由恋爱,这样合并合资每天都在发生。企业合并合资后叫什么品牌比较好?

让缺乏穿透力的品牌消失

企业合并后,品牌处理方法有多种,但宗旨是保持品牌的合一。因为企业再强,资源也是有限的,双品牌和多品牌并列会使企业管理混乱,缺乏凝聚力,内外无法合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合并后应主推有穿透力的品牌,让缺乏穿透力的品牌消失。什么是有穿透力的品牌?品牌名标是开启大众消费潜意识的工具,企业品牌要凝聚最广泛的能量,品牌的穿透力才强,品牌名标的读记度、美联度、传神度高,就意味着品牌的穿透力强。什么是读记度、美联度、传神度?见----品牌名标衡量标准是什么?

一是让弱势品牌果断消失,主推强势品牌,这多发生在被收购企业的品牌相对弱势,而且与强势品牌是同行业竞争关系。比如:2007年上汽集团收购南京汽车集团,南汽品牌就消失了;2009年1月,联通与网通合并,网通品牌就消失了;2015年滴滴与快的两大用车服务软件应用合并,快的品牌就消失了。

被收购的品牌不雪藏和消失会怎么样?多个竞争品牌共存对合并的公司往往带来混乱。家电连锁国美2006年并购永乐,2007年大中后,没有果断让永乐、大中品牌消失,而是至今保留永乐、大中的卖场品牌,多品牌会让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国美并购永乐大中后发展反而不如对手苏宁,这与它多品牌的混乱是有关系的,苏宁进军电商后快速发展始终保持了品牌的合一,没有发生品牌混乱。

二是让被收购品牌慢慢消失,照顾原品牌方的感情。优酷合并土豆虽然保留土豆品牌和独立网站,但其做法也是弱化土豆品牌,让土豆慢慢消失。2009年软件公司亚信与联创合并后,新公司叫“亚信联创”,现在改成了“亚信”。这种做法最常见。

2002年5月电脑厂商惠普吞并康柏,新公司没有叫惠普康柏,二是惠普虽保留康柏品牌,但让康柏品牌定位低端电脑,其用意是让康柏品牌慢慢消失。

及时推出新品牌

如果合并的两家企业对自己的品牌都不满意,对把两家企业的品牌合并也不满意,这时候应该及时推出新品牌。而现实中大多数的企业多是把两家企业的品牌名字做个简单组合,将就者用,这对合并后的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为什么合并后品牌简单组合例子多如牛毛?是因为缺乏爱,双方都各怀私心、没有放下小我,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来的品牌,不愿忘记原品牌蕴含的心血和历史,改用新品牌是一种痛。

但这种痛和处女做爱一样,是刚开始痛,慢慢的就觉得爽了。放下小我的私心,根据合并后企业的新局面,及时放弃原品牌推出新品牌是明智之举。

为了节省营销成本,最好是在宣布合并之时,就宣布推出的新品牌。国内企业合并推出新品牌的例子很少,这是两个老外的例子:

美国膜业务领域三大企业Rochem、Sepro和APTwater2014年2月以合并后,推出了新品牌ULTURA。

2013年1月4日,由日本两大证交所——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和大阪证券交易所(Osaka Securities Exchange)合并成立的控股公司“日本交易所集团(JPX,全称Japan Exchange Group)”。

保留强势和互补品牌

一个企业的公司名是企业的主品牌,主品牌只能有一个,主品牌下可以有多个产品品牌。企业合并后,强势和互补的品牌必须保留,也就是说可以把被收购的企业品牌作为自己的子品牌。

宝洁公司宝洁是主品牌,旗下的产品品牌众多,潘婷、飘柔、帮宝适、玉兰油、 SK-II、吉列……,其中SK-II、吉列等品牌是宝洁收购的新品类的互补品牌,这些互补品牌往往是强势品牌,这些品牌是必须保留的。

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后,保留thinkpad产品品牌,因为thinkpad比联想的昭阳等笔记本品牌强势。联想不仅要保留thinkpad还强化了thinkpad的产品地位。

海信并购科龙,保留了科龙空调的品牌;长虹并购美菱冰箱后,保留了美菱品牌;盛大游戏并购红袖添香、榕树下等文学网站后,保留了这些互补的强势品牌。

谷歌公司几乎每周都要收购一家公司,被收购的大多是业务互补的公司,企业被收购后,原品牌作为谷歌旗下的子品牌,比如:Youtube、Android、Picasa……

如何整合才能实现1 1>2?

企业合并后,往往伴随人事变动和裁员,两个人的组合都不容易,两家企业的整合更不容易。如果强势整合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会导致精英大量辞职,最终得不偿失。

整合的关键是人心,让两个大家庭的内心保持一致除了需要时间,更需要平等开放宽容的文化。文化和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企业最好不去合并,即使合并最终失败得不偿失,这种整合失败的例子太多。

谷歌收购新公司后大多将业务打通,资源共享,被收购公司的团队都不做变动,这与谷歌丰富的收购整合经验和开放平等的文化分不开的。

服务营销做得好的品牌公司

谢邀做企业服务(to B业务)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有很多,比如钉钉。201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服务TOP10如下:2019企业协同办公(OA)服务TOP10企业服务为何被推向风口浪尖?自2015年以来,企业服务受到了资本市场高度青睐,扬帆起航。而2018年后,资本市场受到一股股寒潮侵袭,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C端市场逐渐饱和,导致各大互联网公司增长放缓,进行战略调整。在困境下,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专注核心产品,提高营业收入的需求变得迫切,相应的,企业服务需求急剧攀升,潜力巨大的B端企业服务市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企业服务虽然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所指的是在企业运转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针对各个业务模块所提供的以产品为媒介的服务,以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咨询服务。其中包括以专业垂直为方向,提供ERP、OA、CRM、HRM、DSP、MICE、DMP、项目管理、电子合同、云客服、知识管理、云储存、财税管理、法务管理、安全服务管理、通信管理等数字化企业服务,以及以行业垂直领域为方向的数字化企业服务。众多企业服务细分领域,又构成了一场互联网盛宴。从粗狂型、野蛮性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之后的英雄才算真正的英雄巨头的盛宴,还是创业者的机会?在广阔的细分领域中,从多方面来分析企业服务市场,其不仅包括云储存等高端科技投入较大的服务,也包括一些轻便的专业细分的服务。由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专业的细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业壁垒和行业壁垒,导致TO B服务不会像C端互联网一样指数型增长,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需要更多合作经验的背书。虽然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但互联网巨头也按捺不住地想分一块企业服务的蛋糕。阿里巴巴一向都具有TO B的基因,从阿里巴巴B2B平台的构建到阿里妈妈营销、菜鸟物流体系构建,都展现了阿里巴巴的B端商务运营能力。在阿里云计算的搭建过程中,阿里巴巴以摸石头过河的心态,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实现了成功。而后阿里创办的钉钉坚持以免费服务为特色,提供企业通讯录、考勤、人事、办公等功能,深入企业办公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获得了很高的市场渗透率。互联网大型企业在市场深耕细作,才有了一定的成果,而也有不少创业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TO B领域的创业型公司中,其中就有国内知名的SaaS CRM服务商——纷享销客,其独创“连接型CRM”理念,为企业提供内部销售管理,伙伴销售管理及终端客户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在2013年转型、CRM市场,而后业务和团队规模快速扩张,积累企业客户数量约50万家,其中付费客户在一万家左右,后获得金蝶国际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在TO B领域,以纷享销客为代表,创业型公司同样创出了一片天地。不管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型公司,在TO B行业中都大有可为。TO B企业服务现阶段仍然处于蓝海的阶段,如何在众多细分市场中,找准企业的定位才是立足之道。没有对定位的认识,就没有战略如何从企业服务中脱颖而出?TO B的企业服务不是一个好挑的担子。众多企业都提到其在执行上的困难,战略定位不准确,导致战术执行困难。TO B营销增长与TO C 相比有着不同的客户关系模型与用户决策心智逻辑,难以像C端客户一样冲动消费,B端企业用户有比较严谨的选购计划和选购流程,更多是理性消费。企业对服务商的选择,常规做法是货比多家,并征询相关业务需求部门的意见。所以企业服务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只有服务好每一个企业,搭建好完整的服务闭环,靠时间的积累,形成更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才能让客户更加信任企业所拥有的能力。而要想脱颖而出,光有稳定的输出也是不够的,赛道的选择决定了起跑线。在选择赛道上,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过往经历的优势或许是最好的,通过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经验和客户资源壁垒,搭建差异化定位的MVP产品,深入挖掘客户垂直场景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与咨询,慢慢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顺势而为,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孕育着各行各业业务模块的数字化需求。如当下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而涌现的一批提供商标管理、专利申请和维护等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时代所带来的机会,稍纵即逝,抓住当下的机会,也是选择赛道的一种方法。在用户定位上,中小型以及初创企业服务公司或许没法像大型企业所做的一样,对小B做免费型工具类产品,如企业微信和钉钉,对大B做整体化定制开发,如用友等。中型企业或许能以已有的企服合作案例,逐步向政府类及企业类大B客户转变,逐步实现标准叠加定制化的过程,如北森。初创型企业或许可以自下而上,针对IT基础更薄弱、管理不完善、具有一定行业特殊性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专项业务(如人力、财税等)的开发,再逐步转向周期长、获客成本高、需求多的大客户,如慧算账等财税类SaaS公司。企业服务的用户定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企业本身就有行业和专业上的特定资源,避开与免费产品的正面交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倘若只做少数大客户的项目,就如之前的纯定制化软件开发是没有延续性的,产品型公司搭配咨询服务能够更好地获得长期的成长和长期的利润。清晰的定位为之后的执行扫清了路障,经过不断的打磨与修整,厚积薄发就是企业服务最快成功的路径。只有诚心的服务换来的才会是诚心的信赖,更好的品牌效益和更高的续费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企业服务来说,可谓是“蜀道”,其确实存在着需要拨开表面,深入剖析的难处。面对各种的难处,企业则有不同的对策。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企业服务有多种部署模式,如IaaS、PaaS、SaaS等,传统软件系统开发从0-1的产品上线之后,存在和业务体系对接性差、开发周期过长等问题,而SaaS产品虽在市场有一定的打磨,只需简单的部署,基本功能即可使用,更加简单易行。但SaaS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不希望第三方负责核心数据的数据安全问题,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客户业务流程的差别大,标准难以一致,不能统一调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对于产品本身的困难,各路英雄抱着以客户为本的信念,选用了不同的方法。同一个赛道的神策数据和Growing IO,就有完全不同的策略。前者主要解决大客户PaaS的私有部署和定制化需求,而后者依然坚持开发新的场景,走纯粹的SaaS模式。像销售易则早就在密谋转型PaaS,通用的销售SaaS软件没无法满足中大型企业的需求,而为了提升客单价,他们选择转型销售云,通过PaaS的形式来赋能中大型企业进而提升毛利水平。从运营层面来说,B端运营较C端运营有着更大的难度。C端运营大部分已完成了通过广告实现线下往线上引流的流程,而SaaS平台则仍需要线上引流和线下拓展相结合,关注决策链各个角色的需求,对运营人员的沟通表达、商务谈判能力要求比较高。其以获客、激活、获得收入、服务、客户续费为闭环,以线上线下联动展开推广引流、内容引流等作为获客途径,具体通过SEM渠道推广和线下活动进行获客,进而导向产品服务部门和客户续费部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运营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根据数据优化方案,积少成多的过程。后续服务是企业服务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原因在于企业服务付费方式由原来的一次性付费转为产品订阅付费。原有的软件开发模式容易出现一锤子买卖的现象,销售在签订合为了拿下单子,可能出现过度承诺、给实施部门挖坑的现象,后续的维护费用比例不高,则存在精力投入大幅减少的情况。SaaS平台按年付费则情况不同,客户签约以后,则转入客户服务部门,为了让客户往后的时间都续费,产生依赖性,客户服务部会以百分之百的诚意去服务客户。企业服务所涉及到的问题广而深,仅仅提供SaaS平台服务是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需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如运营采用“轻咨询 云系统”整体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关键问题的咨询服务与云系统模块定制配置,通过专业平台背后搭建的专家系统,提供轻咨询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进而帮助客户的降本增效。想要在数字化的企业服务领域分一杯羹,企业服务以产品、运营、服务、咨询形成整个企业的闭环,挖掘行业垂直场景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连接打通上下游业务链,在不断打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慢慢地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有的人天生就诚信,有的人天生就不太是,这就是基因真诚服务是核心内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企业服务是一场马拉松,周期长、客单成本高、付费用户难培养,但既然选了企业服务的路,应该坚持到底,用铁杵磨针的功夫,打磨产品、历练团队、扩张市场,为企业排忧解难,降本增效。以追求真理为根本,探寻企业服务的本质,不被资本所迷惑,开发出优质且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才是企业服务的光明大道。企业服务之道亦是商业之道——以诚信为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好的口碑与品牌效应。以追求真理为根本,而不是以赚钱为本,这就是所有行业所有趋于伟大的组织和个人的唯一共性。

服务营销做得好的品牌有哪些

1、柯达

被时代淘汰的胶片王朝

说到柯达,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句经典的广告语:“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我决定了留下什么。”柯达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胶卷的公司,也是影像行业的领导者。柯达胶卷几乎记录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柯达也曾经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市值达到280亿美元,占据了美国85%的相机市场。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对胶卷的需求急剧下降。柯达虽然也尝试过转型数码相机和打印机等业务,但由于转型不及时、策略较保守、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结束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从柯达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品牌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不能持续创新和提供价值,就很容易被淘汰和取代。我们在做品牌营销时,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勇于尝试和改变。

2、步步高

从学习机到智能手机的跨界之路

步步高是国内最知名的电子教育产品品牌之一。步步高最初以生产英语复读机起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行业领导者。步步高也是第一个将游戏功能融入学习机中的品牌,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步步高还曾经推出过VCD、DVD、音乐手机等产品,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后,步步高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学习机和音乐手机等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步步高在智能手机领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步步高在2011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品牌vivo,专注于打造高品质的音乐和拍照体验。经过多年的努力,vivo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也是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从步步高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品牌如果能够抓住市场机遇,能够跨界创新和转型,能够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产品和服务,就有可能实现品牌的再生和升级。我们在做品牌营销时,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和局限性,要不断寻找和创造新的价值点。

3、非常可乐

被竞争对手击败的国产可乐

非常可乐是娃哈哈集团推出的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凭借着低廉的价格、独特的口味和强大的渠道优势,一度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非常可乐还曾经邀请了周星驰、舒淇等明星代言,并在多个综艺节目中冠名赞助,打造了“有喜事,当然非常可乐”的品牌形象。

非常可乐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缺乏品牌建设和创新投入,非常可乐很快就被竞争对手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调整了战略和渠道后,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还有崂山可乐、天府可乐、幸福可乐等同类国产品牌的冲击,让非常可乐陷入了多重困境。非常可乐不得不退出市场,成为了一个过眼云烟的品牌。

从非常可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品牌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忠诚度,不能有效应对竞争对手和同行的挑战,就很容易被淘汰和取代。我们在做品牌营销时,要有清晰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要有持续和有效的品牌传播,要有灵活和积极的危机应对。

4、万能充

这个必须拥有姓名,一机双电 万能充,可是当年的标配。一充就是一个晚上,伴随着七彩斑斓的光芒。

5、老牌手机

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都是当年的引领者啊,忘不了当年在课桌下偷偷用手机偷菜、玩贪吃蛇......而且质量贼好,板砖一样,上铺摔下来还能接着用。

6、小霸王游戏机

魂斗罗、超级玛丽、马里奥、坦克大战。为了这些游戏半夜悄悄爬起来玩,游戏手柄都玩坏好几个。不记得挨过爸妈多少顿揍了但还是其乐无穷

7、宝宝金水

洗呀洗呀洗澡澡

宝宝金水少不了

滴一滴啊泡一泡

没有蚊子没虫咬

我投宝宝金水一票

8、大大泡泡糖

你一段儿,我一段儿,好吃又好玩

谁能有一卷大大泡泡糖

就是班里最受欢迎的仔

看谁能吹出最大的泡泡

别的只能叫口香糖

9、健力宝

当年可是国民汽水

夏天喝上一瓶冰冰凉凉的健力宝

一整天都能爽歪歪

尤其是橙子味的

好喝到爆炸

10、飘影

看前面的帅哥,清爽帅气!

看帅哥的发型,清新有型!

飘影清新啫喱水,清新自然!

有飘影,更自信!

跟着唱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11、天冰大果

先舔一圈外面

等稍微融化一些

再合着白色一口咬下去

简直不要太爽

12、六丁目

五毛钱的方方面

必须要全部捏碎

然后把调料撒进去

合上口来回摇晃均匀

用手一撮一撮地往嘴里送

最后舔干净手心才算完整

当然也少不了魔法师

13、唐僧肉

一边看猴哥打妖怪

一边吃着唐僧肉

真香

14、快乐小蛋糕

带雨伞花篮的小蛋糕

为了收集这些小伞

天天想买这个

可8毛钱一个的蛋糕

得攒了好几天的零花钱

才能吃得上

15、服装

以纯、森马、美邦、佐丹奴

每到换季、年前买新衣服

一定会去这几家店转一转

穿出去都倍儿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