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先企业,其营销战略扩大总市场,即增加总体产品需求数量。通常可以运用三条途径。
1、发现新的用户。通过发现新用户来扩大市场需求量,其产品必须具有能够吸引新的使用者,增加购买者数量的竞争潜力。可以运用有效策略从寻找到新的使用者:
(1)市场渗透策略;
(2)市场开发策略;
(3)地理扩展策略。
2、开辟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开辟产品的新用途扩大市场需求量。领先者企业往往最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动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和开辟新的用途。美国杜邦公司不断开辟尼龙产品的新用途就是一个公认的成功的范例。
3、增加用户的使用量。通过说服产品使用者增加使用量也是扩大市场需求量的有效途径。说服产品的使用者增加使用量的办法有许多,但最常用的是:
(1)促使消费者在更多的场合使用该产品;
(2)增加使用产品的频率;
(3)增加每次消费的使用量。 领先者企业必须防备竞争对手的进攻和挑战,保护企业现有的市场阵地。最佳的战略方案是不断创新,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还应抓住竞争对手的弱点主动出击。当市场领先者不准备或不具备条件组织或发起进攻时,至少也应使用防御力量,坚守重要的市场阵地。防御战略的目标是使市场领先者在某些事关企业领导地位的重大机会或威胁中采取最佳的战略决策。可以选择采用六种防御战略:
1、阵地防御。市场领先者在其现有的市场周围建造一些牢固的防卫工事。以各种有效战略、战术防止竞争对手侵入自己的市场阵地。这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防御,阵地防御是最基本的防御形式。
2、侧翼防御。市场领先者建立一些作为防御的辅助性基地。对挑战者的侧翼进攻要准确判断,改变营销战略战术。用以保卫自己较弱的侧翼,防止竞争对手乘虚而人。
3、先发制人防御。在竞争对手尚未动作之前,先主动攻击,并挫败竞争对手,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地位。具体做法是当某一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对本企业可能形成威胁的某一危险高度时,就主动出击,对它发动攻击,必要时还需采取连续不断的正面攻击。
4、反攻防御。面对竞争对手发动的降价或促销攻势,主动反攻入侵者的主要市场阵地。可实行正面回击战略,也可以向进攻者实行“侧翼包抄”或“钳形攻势“,以切断进攻者的后路。
5、运动防御。市场领先者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中去,而这些新扩展的领域可能成为未来防御和进攻的中心。市场扩展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市场扩大化;
(2)市场多角化。
6、收缩防御。市场领先者逐步放弃某些对企业不重要的、疲软的市场,把力量集中用于主要的、能获取较高收益的市场。 市场领先者实施这一战略是设法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增加收益、保持自身成长和市场主导地位。企业在确定自己是否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努力方向时应考虑:
(1)是否引发反垄断行为;
(2)经营成本是否提高;
(3)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否准确。
需要注意提高市场占有率不一定能给企业增加利润。只有当具备以下两项条件时利润才会增加:
第一、产品的单位成本能够随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市场领先者常常拥有较高的生产和经营能力,能够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得规模经济成本,追求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
第二、产品价格的提高超过为提高产品质量所投入的成本。通常,具有较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高质量并不意味过高的投入成本。美国管理学家克劳斯比指出,质量是免费的,因为质量好的产品可减少废品损失和售后服务的开支,所以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会受到顾客的欢迎.使顾客愿意付较高的价格。
领先者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领先者是行业中在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通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其可选择的策略如图6-1所示。图6-1 市场领先者的策略一、扩大需求量策略通常可从三种途径扩大市场需求总量:(一)不断发现新的购买和使用者;(二)不断开辟产品的新用途;(三)设法增加产品的使用量。二、保护市场占有率策略通常可供市场领先者选择的防御性策略有以下六种:(一)阵地防御。阵地防御就是在企业现有阵地周围建立防线;(二)侧翼防御。指市场主导者除保卫自己的阵地外,还建立一些基地或前哨,以保护现有的薄弱防线和作为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三)先发防御。即在进攻者尚未动作之前,先主动攻击并挫败它;(四)反攻防御。当市场领先者面对竞争对手发动降价或促销攻势,无论是侧翼进攻还是先发制人的攻击时,都必须作出反击,而不应被动承受;(五)运动防御。运动防御策略是在防御目前的阵地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域中去,而这些新扩展的领域可能成为未来防御和进攻的中心;(六)收缩防御。即放弃某些疲软的市场战线,把力量集中用于主要的市场战线上去。三、提高市场占有率指市场领先者设法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途径来增加收益、保持自身的成长和主导地位。市场挑战者即在市场上居于次要地位,但不安于现状,向领先者挑战,争取取而代之的企业。其可选择的策略主要有:(一)正面进攻正面进攻就是集中全力向对手的主要市场阵地正面发动进攻,即进攻对手的强项而不是它的弱点。(二)侧翼进攻侧翼进取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对手的弱点。具体可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地理性的侧翼进攻,即在全国或全世界寻找对手力量薄弱地区市场,在这些地区市场发动进攻。二是市场细分性侧翼进攻,即寻找还未被领先企业覆盖的商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在这些小市场上迅速填空补缺。(三)围堵进攻围堵进攻是一种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策略,挑战者拥有优于对手的资源,并确信围堵计划的完成足以打垮对手时,可采用这种策略。(四)迂回进攻即完全避开对手的现有阵地而迂回进攻。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发展无关的产品,实行产品多角化:二是以现有产品进入新地区的市场,实行市场多角化:三是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以取代现有产品。(五)游击进攻即只向某些角落发动游击式的促销或价格攻势。这一策略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其目的在于以小型的、间断性的进攻干扰对手的士气,以不断削弱防守者的力量。市场跟随者是安于其次要地位,参与竞争但不扰乱市场局面,力争在“共处”的状态下求得尽可能多的利益的企业。它不是盲目、被动地单纯追随领先者,它的首要思路是,发现和确定一个不致引起竞争性报复的跟随策略。以下是三种常常被跟随者选择的跟随策略:跟随策略 特点 紧密跟随策略“仿效”和“低调”;跟随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市场营销组合中,尽可能仿效领先者。距离跟随策略合适地保持距离;跟随者在市场的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与开发、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都追随主导者,但仍与主导者保持若干差异,以形成明显的距离。选择跟随策略选择追随和创新并举;跟随者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别出心裁。市场补缺者,就是指精心服务于总体市场中的某些细分市场,避开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发展独有的专业化经营来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企业。其取胜的关键是基于一个或几个既安全又有利润的补缺基点,开展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一、补缺基点的特征一个最佳的“补缺基点”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有足够的市场潜量和购买力;(二)利润有增长的潜力;(三)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四)企业具有占据该补缺基点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五)企业已有的信誉足以对抗竞争者。二、市场补缺者策略作为市场补缺者,企业往往从自己的优势或擅长出发,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最常见的是根据顾客的分类进行专业化营销。还可以根据服务项目、配送渠道、乃至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专业化营销。
领先者营销策略有哪些
营销推广范围确定:
一、目标范围确定:
根据产品在全国的分支机构制定相应的推广范围。比如全国五大片区:
;;;(含北京、东北三大城市);西南(含西北)
二、范围计划:
先挑选一个样板市场,进行首推,总结经验,然后迅速向全国范围复制。
常规促销营销活动形式:
一、派发(能产生试用欲望的刺激)。通过样品小包装,宣传单页的派发,使主要目标消费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产品的功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活动后认可、接受新产品
二、演示(功能的宣传)。通过主要售点、终端要点的大型产品演示活动,让准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信任产品,信任品牌
三、店销。通过带有主题性的店面让利促销,配合单页宣传,让消费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产生购买行为,实现销售目标,同时在主题的有效配合宣传下,不削弱品牌力反而增进品牌亲合力。
高端营销推广策略选择:
一、借助国际品牌的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在全国各大高档商场的地利优势,抢占高端商场终端绝佳位置、给予消费者的终端第一吸引力,积极推出以宣扬品牌的“高端、专业”形象的各种主题活动。
二、解决新产品入市的产品功能宣传告知、消除潜在目标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疑虑(争取在两个月内完成产品功能告知阶段,常用派发、演示促销等手段)
三、刺激消费者在节假日消费时的冲动性购买(宜在旺季、并完成产品功效告知阶段以后实施,宜采用回馈社会、消费者主题与实际让利相结合)
四、营造品牌声势(让消费者感觉品牌一直在“高端、专业”上的努力,产品效果好,企业一直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离消费者更近的理念,使目标消费者通过对品牌和服务的信赖而接受产品,宜采用大型公众场所公益、社会效应性宣传活动。
五、卖点突出推广法,品牌最突出的卖点是什么?给消费者最大的利益点又是什么?
六、权威媒体公信力传播。我们凭借与央视等顶级权威媒体的良好关系,可为产品策划新闻两点,以央视新闻的形式进行深具公信力的采访报道,并将报道作为素材在其他媒体和终端进行二次传播。
七、明星示范效应。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高端女性群体,找到这一群体中的明星意见领袖,并策划相关的公关活动,让意见领袖引导消费潮流,目前我们拟邀请要是著名主持人或民歌手天后来出席产品公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