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为:1、生产观念: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20世纪20年代前的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2、产品观念: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理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3、推销观念:其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是一种重营销轻生产产品的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6、大市场营销观念:对于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具有现实意义,重视和恰当地运用这一观念有益于企业突破贸易保护障碍,占据国际市场。

营销理念演变过程

营销理念演变过程包括

市场营销的理念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传统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传统观念阶段的营销理念包括3种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 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生产观念是一种“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观念。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营销理念演变过程是什么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进过程 由于市场营销理念是在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并随着市场 由于市场营销理念是在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就会形 成什么样的市场营销理念。 1)生产导向观念:消费者只对产品能够买得到且价格低廉感兴趣。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有效供给不足,产品不愁销路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企业营销活 降低成本、 扩大分销覆盖面。 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 动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 轻营销的商业哲学。 2)产品导向观念:消费者最喜欢产品特色和追求良好的产品质量,盲目 地追求产品好,但对消费者的需求却注意不够,看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导致企业成为“市场营销近视眼” 。 致企业成为“市场营销近视眼” 销售导向观念: 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千方百计通过人员推销和促销去刺激需求, 3) 他们是在销售能够生产的东西, 而不是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争取顾客大量购买。 “口口相传” ,导致产品信誉遭到破坏。, 其结果是顾客使用了不喜欢的产品,口口相传” 导致产品信誉遭到破坏。 4)市场营销导向观念: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 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东西。 具体表现为: 望, ” “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就干什么。营销已经不是企业内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 整个企业活动的导向问题。 5)社会市场营销导向观念: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 )社会市场营销导向观念: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目标是协调企业、 消费者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且还要符合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实现一个尊重消费者主权和利益、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通过三者的共同努力, 与特长,使企业能够不断得以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及满足人类不断发展需要的经营环境。 我国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我国市场营销观念主要表现在产销关系上 第一阶段 以产定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 30 年间,市场环境主要是卖方市场。 以销定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89 第二阶段 以销定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9 年的市场疲软,处于卖方 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市场上卖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短期行为突出。 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市场上卖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短期行为突出。以需定产,1989 第三阶段 以需定产,1989 年以后,特别是 1996 年宏观调控软着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