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一:农业规模化趋势明显过去,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以肉鸡为例,2003年中国肉鸡养殖规模在100万只以上的占3.12%,到2010年为8.55%,目前已超过10%。规模化养殖也推动了饲料加工等产业链生意的火爆。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50万只以上的养殖规模,美国的占比大约为2/3,而中国刚刚过10%,中国大部分都是在几千只到几万只之间。趋势二:专业化农业合作社将成潮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端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有市场、有需求,势必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柳传志、马云、丁磊、李连杰等商业大佬正是看到了农业的巨大机会纷纷投资农业行业。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弱,中国农业存在产业规模小、散、落后的弊病,行业内都是中小型企业,不仅经营模式落后,附加值也不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逐步的优化和调整,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和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农业专业合作社势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趋势三:有机农业将迎来大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食品正逐渐走上高端消费者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比一般食品高出一大截,但因为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从而降低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受到在全球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迅猛,2012年全球市场销售额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有机食品也有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近10年来,中国有机食品的年出口增长率均在30%以上;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有机食品消费群。有机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趋势四:农产品品牌化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农业企业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已由单纯的产品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转化为知名度、美誉度等以品牌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趋势五:整合资源,布局全产业链上游原料成本和下游渠道费用的挤压,让企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整合资源,布局全产业链。中粮依靠资源优势做全产业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本。志起未来服务的客户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做芝麻油的从芝麻种植到深加工产品,肉食行业从饲料开始到自建终端,电子商务自己做物流,都无不如此。所有企业都应该立足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尽量构建产业链,将市场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志起未来非常看好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产业。这个行业有着长足的发展。趋势六:重视食品安全和品牌形象回顾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信任极度脆弱,对于食品行业以及企业品牌的发展都极端不利。有眼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都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一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在源头上预防问题,另一方面,也更重视食品安全的诉求,加大宣传力度,以此重建品牌形象,重拾消费者信心。趋势七:着力打造战略新品面对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沉迷模式、偏信定位、妄求多元化发展等等浮华的营销手段都开始失效,农业龙头企业只有从产品发力,踏踏实实围绕一个战略核心,打造并成功运营自己的战略新品才有出路。战略新品是所有的成功者共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基因,只有持续不断的战略新品的运营成功,才让所有行业领导型企业能够活得很好,才能领先市场,才能利润丰厚。趋势八:渠道布局注重实效不断上涨的渠道费用,让企业不堪重负,渠道布局越来越谨慎。相比网店、电商的火热和大家的蜂拥而上,一些线下渠道正在发生的改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旺旺,不以进KA渠道为重点选择,而是深耕下游渠道,着力布网,整合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所有的便利店、社区店、校园店等资源,绕过二批商环节,直接供货,不仅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而且取得的效果甚至更好。像旺旺这样的小而精的渠道模式在未来仍有巨大生命力。趋势九:注重新媒体、微营销这些年,企业的广告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限娱令”、“限广令”更让电视广告投入雪上加霜,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攀升。新人群、时尚人群也是主力消费群,这个群体都是“御屏一代”,屏幕成为超级终端,手机、电脑是他们最频繁的接触信息、联网互动的手段。企业在新媒体上的运营会更加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手段的运用至关重要。趋势十:并购、重组更加频繁过去两年,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不少存活的企业产量也大幅削减,行业洗牌、企业整合在所难免。康师傅收购了百事可乐装瓶业务,雀巢收购了银鹭、徐福记,蒙牛不久前又收购了雅士利……食品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只会更加频繁,农业领域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重点。总体看来,传统营销手法的效果日渐削减,而新思维、新方法已经开始显现。如果广大农业企业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快速转型,必能熬过寒冬,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新媒体在大学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新的渠道
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目的是获取信息。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大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通过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实时新闻事件,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二)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完善自我
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见解思维表达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上自我创造、扩大交往、排解不良情绪,并把此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能找到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运用好新媒体设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使新媒体资源成为他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同时又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的国家大政方针,开阔眼界和思维,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微博和QQ是很好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大学生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单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微博得到推荐的一些好的电影、书籍、精彩的文章。
(三)新媒体有助于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求
大学生在网络中结识好多网友,获得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在网络里他们主要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通过QQ聊天、建立个人主页、网恋和在贴吧等上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大学生聊天的主要话题是爱情和友谊。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新媒体世界里,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无论什么兴趣爱好,总有许多人在“虚拟世界”里相互交谈,相互倾诉着秘密。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自己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和判断力。
(四)新媒体有助于满足大学生娱乐体验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捷,彻底打破了地域界限。新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达到时空交融、视听兼备的综合性艺术效果,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大学校园里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活泼好动的大学生的娱乐生活需求。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玩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让人真正体验到心跳、紧张、眩晕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还可以欣赏聆听各种美妙的音乐,观看电影。所以网上冲浪成为他们业余休闲、体验娱乐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世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深入网络世界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网络的交往导致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与现实社会生活所不同的是,大学生在互联网络里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直接的交往方式的改变也将导致人性格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
因沉迷于新媒体网络世界的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变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抵触以及对正义感和思想道德的缺失,最后导致对基本的事实和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新媒体网络的社会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新媒体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形成发展上、三观认识上出现障碍
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然丰富却庞杂,存在好多垃圾信息,大学生在网上能频繁的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政治方针,这使得他们日常学习和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大政方针、主流媒体意识形成冲突,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倾斜。
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扭曲。
四、抑制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呈现的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
2.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3.加大选力度,是大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新媒体网络大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
5.在新媒体网络上经常举办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丧失了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都要为大学生运用新兴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展开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