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新媒体编辑等工作。

新媒体网络推广行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新媒体网络推广行业分析

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网络视听新媒体增势突出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增至7558.1亿元。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高达76.7%,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54亿;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新媒体行业发展将呈七大趋势

——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部委、省、区、县四级发布体系;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对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媒体与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锋、交融。从简单交互,到深度参与,直至出现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这样几乎完全由用户提供内容的产品,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视频或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要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大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正在准备上线视频聚合平台。

——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

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

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

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行业有必要做好准备。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新媒体网络推广行业前景

关于网络新媒体就业前景,相关内容如下:

网络新媒体的就业前景广阔,是当前热门的行业之一。下面是对网络新媒体就业前景的介绍和分析:1.近年就业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不少传统媒体机构纷纷转型,加大了对网络新媒体的招聘需求。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兴起也为网络新媒体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岗位多样性:网络新媒体行业岗位多样,涵盖内容编辑、视觉设计、运营推广、数据分析、平台管理等多个领域。不同的岗位对专业背景和技能要求各不相同,给予了从业者更多选择的空间。3.创新与创业机会:

网络新媒体行业注重创新和创意,对于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为有志于创业的人士提供了创业平台和机遇。4.行业竞争与挑战:

虽然网络新媒体行业就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挑战。行业发展较快,要求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行业职位普遍容易受到人员流动性的影响,就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以保持竞争力。5.技术驱动与新兴领域:

网络新媒体行业受到技术的推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结合,涌现出了更多创新的应用和业务模式。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将有助于在行业中获得更多机会。6.跨界融合与创作能力:

网络新媒体行业重视跨界融合,需要从业者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创作能力也是网络新媒体从业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善于创作并产生有影响力的内容,将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7.必要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虽然网络新媒体行业对于专业背景无严格要求,但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仍然有助于就业。新闻传播、广告学、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背景将对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拥有多样性的岗位选择和创新的机遇。也需要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并关注相关的技术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