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的本质:转化和裂变

社群营销的本质,社群营销的本质是私域流量

社群,以人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跟传统的销售的企业视角和产品视角不同。

社群是形成一致价值观和利益共同体,满足个体体验和精神需求;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和亚文化的群体,基于信任和共识,被某类互联网产品满足需求的群体;由用户自己主导的商业形态,可以获得高价值,降低交易成本。

社群是互联网营销转化和裂变的解决方案

亚文化是核心驱动,商业模式是推动力;

场景可以从根本上激发购买,形成刚需和流量;内容产生有效链接 社群是整个链条的驱动力量。

流量沉淀、运营、转化和裂变,短期内聚集种子用户进行消费者裂变;

社群运营7个法则:

第1个法则:打造超级IP

第2个法则:形成亚文化和共同价值观

第3个法则:场景化塑造

第4个法则:内容输出(你的产品是什么?产品组合和生态是什么)

第5个法则:持续运营

第6个法则:转化和裂变

第7个法则:社群管理及运营

传统营销时代,一媒体和广告位核心;PC时代,以互联网和数据为核心进行连接,找到用户;

社群营销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以人为中心,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互动和连接。

社群打造和社群经济,最终形成了互联网企业的三个阶段的闭环:由粉丝到超级用户;由超级用户到生态的建立;形成平台。实际上就是社群重构了互联网的生态和价值。

社群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社群营销指通过某种手段,把目标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而对其进行营销的方式。它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曾被市场所追捧,但是也有人在质疑他的有效性。社群营销到底有没有用处?我们可以从流量、转化率和客单件三个维度来考量,因为营销的本质就是成交,成交的衡量标准就是销售额。看到这三个维度,您一定很熟悉,的确这就是决定销售额的三个变量。

如果社群营销有效改善这三个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默认其他因数不变),那么它就可以带来销售额的提升,也就是有效果的;如果他不能对这三个变量进行有效改善,那么它就不会带来销售额的提升,那么它就没有效果的。流量。“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经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销售过程比喻成一条河床的话,那么流量就是从不同渠道、不断流入河床的那个水源。”他还举了个很常见的例子,一个磨刀师傅,走一天可以碰到10个要磨刀的人,那么对于他来说,他一天的流量就是10人。因为每天磨刀师傅叫卖的范围有限,所以他只能碰到10个人,如果磨刀师傅懂得社群营销,叫10个小孩,挨家挨户的去加微信,之后在群里问今天谁要磨刀,那么它的范围就相当于扩大了10倍,那他就有可能碰到100个要磨刀的人,效率也就相当于提高了10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社群营销是有用的。转化率。转换率就有看过产品之后愿意出钱购买的人的比例。还比如磨刀师傅,每天走街串巷一天可能会碰到100人,但是只有10人选择了磨刀,所以他的转化率就是10%。同样,如果磨刀师傅采用了社群营销,虽然每天面向的潜在用户多了,但是用户磨刀的需求不会因外力而改变,所以就转化率来说,社群营销对磨刀师傅没有贡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社群营销对他是没有用的。客单价。客单价就是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价格。比如一个水果店,每天有500人次消费,每天销售额为10000块,那么客单价就是20元。同样,我们假设水果店老板做社群营销,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发布一些折扣消息,正好你下班回家路过,看到这么便宜就买了一些。原来你不知道这些折扣消息,每周可能买3斤水果,现在知道了每周可能买5斤,那么对于水果店老板来说,他的客单价就是上升了,社群营销对他来说就是有用的。社群营销是否有用,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它是否对流量、转化率和客单价做出了贡献,如果做出了贡献,那么就是有用的,如果没有贡献,那么就是没用的。『每天原创一篇,教你做社群』,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By刘志君

社群营销的本质是私域流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私域流量”,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运营挂在嘴边,那么问题来了,私域流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引来那么多人的青睐呢?如果你还不够了解这位全领域、全行业的新宠的话,咱们就来详细地走近私域流量吧!

1、更可控

假设某平台有一百万用户,然而这一百万用户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有把里面的用户导入到自己的平台,才算自己的用户,后续对这些用户的针对性服务才有可能发生。

就拿“抖瘾”来说,用户喜欢的短视频很多,当对其中一个视频感兴趣时,可以选择关注号主,关注后可以第一时间享受到号主提供的视频服务,而对号主来说,关注者就是从平台引入的私域流量。当关注号主的用户越来越多时,这个号主就成了所谓的网红,并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后面有一大群“私域流量”在支持他,基于此,一些其他的业务和广告就随之而来,这伴随的也就是收入。号主也可以选择性服务,将关注用户人群细分,从而合作不同的品牌。

2、更省钱

产品在平台流量获得曝光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比如:关键词竞价、关键词推广等,如果你想通过平台获得不花钱的曝光还是别想了,不可能的,人家的流量也是花钱砸出来的。

私域流量几乎是免费的,一旦把用户从平台流量引入到私域流量,比如:微信社群,那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怎么玩都是我的权利,当然也不能太放肆而丧失了所谓的本质,如果用户体验不好,分分钟会被别的“私域流量”引导走,毕竟选择也是用户的权利。

3、更丰富的营销玩法

私域的运营能让商家与消费者建立更亲密的连接,那商家就可以基于产品做延展,不管是二次营销还是多元化营销,详细了解请点击链接添加v,mhz112157只要你输出的内容不让用户失望、讨厌,就有助于销售。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分享文章到朋友圈进交流群、参与文章中的红包抽奖、评论区积攒送书、公众号文章互推等活动。这无形中就是为商家的私域流量进行了裂变和促活。

当然这些只是很小一部分的玩法,也不违背互利的原则:我分享你的文章进了我想进的交流群、我帮你的文章带来一次阅读,但我可能获得抽奖红包、我发动身边朋友帮我积攒,对你的产品进行了裂变式曝光,但我得到了想要的书籍

4、更高的客户稳定性

私域流量可以有效防止用户流失,尤其是你经常交互的用户。通过运营私域流量,与用户建立起情感互动(交互),你推荐的产品他们也不会条件反射般地当作广告去屏蔽掉,同时你的诚恳推荐也会让用户稳定性越来越好,不容易流失。

现在很多商户都会主动以个人号去添加一些顾客,通过私人关系为他们提供订座、专属折扣和所谓的VIP服务,平时有事没事唠唠嗑、相互点个赞、时不时来一句赞美的评论啥的。商户在用户面前曝光多了,也能起到唤醒用户记忆的作用,久而久之复购率也就提升了。

5、更利于塑造品牌和个人IP

好品牌反映了好口碑,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用户消除掉选择困难症,比如我们买鞋子,品牌这么多,我肯定首选我心目中排在第一的,这个“第一”就是用户对商户精神层面的认知和信任,品牌塑造的过程就是用户忠诚度建立的过程。

私域流量的交互,可以拉近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产品提供的服务把同类人群聚集在一起,这些人累计起来的影响力不可小瞧。不管商户大小,掌握私域思维,都能有效的促进与用户的沟通,增加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私域流量」对品牌本身意味着什么?

也即,品牌方需要在自己的营销体系中做好渠道定位。「私域流量」究竟在整个营销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主力营销渠道,亦或完全不承担营销功能,只是给予用户附加值的一个体验式社群?我们的实践中,如果「私域流量」要承担营销功能,一个较健康的结构是,占整体营业额15%-25%的份额。仅供参考。

用户因为什么聚集在一起?

也即,需要从品牌与用户之间最核心的精神连接,进而深化和延展内容。无论选择的是“每天发福利”,还是“每天讲故事”,只要与用户需求匹配,就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议程设置,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同好阵地”。飞鹤奶粉的「私域流量」体系,命名为“星妈会”,一方面其突出了自身的“高贵”(章子怡这样的“星妈”代言),另一方面,其通过对育儿的各类需求内容为连接核心,逐渐聚拢起对育儿有强大需求的“宝妈”群体,而非直接从奶粉销售本身着手。

在“言必称私域流量”的我们大可不必高估「私域流量」的价值,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有限,无需将太多的期望赋予其上。但也需要清晰地对其进行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