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方式及特点,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凡是能够传播信息,将信息扩散的所有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媒体。广义上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之外的媒体形式。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网络、视频、微博、电子邮件、短信等有别于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所进行的营销方式。

由此可见,新媒体营销与现代的科技手段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字技术。所以新媒体营销也被简单地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营销的目的。

新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营销的显著不同在于数字媒体的运用,它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新形式和新模式。麦克唐纳德和威尔森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别做了详细的总结。他们把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归纳为“6I”:01

互动性(Interactive)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时代,价值的传播是双向的。在目标人群和企业之间是双向的:一个方向是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目标人群;另一个方向是目标人群反馈需求或评价(价值),使企业重塑价值并再次传递。在目标人群之间,传递价值也是相互的、双向的。02

情报化(Intelligence)新媒体营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市场信息的收集过程。因为新媒体基于数字技术,使得营销人员可以根据顾客在线消费的网站类型和内容,建立对顾客的偏好和行为的认知。掌握顾客的这些情报资料对做好营销至关重要。03

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新媒体营销的个性化是在情报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个性化以收集顾客访问时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此建立数据库,用来定位和实施个性化沟通,并实现所有媒介的相关应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亚马逊(Amazon)在网站上鼓励每一个顾客注册,以便在先前购买的基础上通过网站和电子邮件为顾客推荐产品。这种回应沟通也是新媒体的另一个关键特征。04

整合性(Integration)由于以上特点,新媒体营销为整合营销沟通提供了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工具。O2O的实现就是依赖于新媒体的这一特征。05

行业重组

(IndustryRestructuring)行业重组主要是指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行业的去中介化或再中介化。支付宝在淘宝购物平台的出现,使普通的支付系统成为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一个中介,把顾客收货的状态和反馈与支付联系,形成了更加可信的购物平台,提升了顾客购物的体验。06

独立场所

(IndependenceofLocation)新媒体营销为增加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沟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提供了机会,而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本文摘自崔译文,邹剑锋,马琦,陈孟君编著《市场营销学(第三版)》一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网络视听新媒体增势突出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新媒体行业发展将呈七大趋势

——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部委、省、区、县四级发布体系;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对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媒体与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锋、交融。从简单交互,到深度参与,直至出现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这样几乎完全由用户提供内容的产品,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视频或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要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大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正在准备上线视频聚合平台。

——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

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

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

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行业有必要做好准备。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新媒体营销思维有哪些

新媒体营销的思维包括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营销方式也带来变革,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体验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媒体。广告以及公关)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Reach),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

这个模式我称之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型。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propaganda),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缺点很明显: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有何反应。一方面,广告代理公司递交了厚厚的媒体覆盖量报告的数字以证明这个广告被很多人看到。

一方面商业公司用短期内的销量是否提升来决定这个广告是否达到了目的。但平心而论,一场营销行为和短期销量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并没有答案。基于新媒体的营销模式,则是将propaganda向involvement(参与度)改变。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新媒体中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达到让他们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利用博客所完成的话题讨论:请博客作者们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