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你枣”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源自于1993年的新郑县奥星食品厂。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业区,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枣的好处,以及功效,扩大中国枣文化。
“好想你枣”是一家综合性企业,其原料基本都是新疆若羌枣。公司产品多样化,并且红枣神茶曾获得国家专利,公司多次获得龙头企业称号。遍及全国278个城市1300家红枣专卖店,是一家集红枣种植、红枣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贸易出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11年5月20日在深圳挂牌上市。好想你枣最初是发展郑州线下商店,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研发了很多新的产品,在各种食品上各有涉猎,好想你的出现让更多的人知道吃枣的好处,让更多的人吃上了实惠质量好的红枣,民间有“一日三枣,一辈不老”之说,好想你枣是无数八零后,九五后的现在必买的枣类产品之一。
2.网络营销状况
(1)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好像你枣,出现了好想你官方公众号,在重要的节日里面发、一些关于节日的文章,在2021年9月29号发表的关于国庆的文章,主题“假期来临、愉快囤货”,表现出来国庆有免费大礼包可以领取更有国庆的优惠活动。可以看到最新的公众号文章到现在阅读量只有是1070人,留言不超过100条,点赞数量不超过50个。
从数据上来看,好想你枣的主推流量并不在微信公众号,但是微信公众号也占据了21.02%的数据。他们主推的是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面的视频号,在这个短视频当道的21世纪,短视频的发展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迅速,因为最近两年疫情的原因,线下店铺并不好做,这样的情况更加加剧了好想你枣做好线上的想法,这个转型并不好做,但是身为一个河南本土的产品,通过短视频让更多外省的人所熟知,也是好想你枣的一大初衷。
(2)在微博上搜索好想你枣,平均好想你枣是一天一条微博,但是流量平平,好想你最近也是请了当红女星赵丽颖代言,而且在赵丽颖最近热播的新剧《幸福到万家》里面也出现了好想你枣的身影。运用流量效应在关于赵丽颖的文章下面留言和点赞量比一般的多。
而在最新转发微博文章中是转发了一篇郑州同城会里面的活动,是郑州在秋天举办的郑州免费为游客提供早餐,主题是“再累也要爱自己,在忙也要吃早餐,我在郑州好想你”,这让很多来郑州游玩的乘客感觉郑州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城市,据了解是郑州网友自发下单,上面还贴了手写的暖心卡片,活动将持续到10月3号。用的是好想你的新品豆菲菲冻干豆花。
(3)在抖音上搜索好想你的官方账号,其在抖音上拥有17.5w粉丝,但却仅仅只有3.8w的点赞量。通过观看其账号下的短视频可以发现,在抖音上,他们的短视频点赞大多都在几个~十几个左右的点赞,相比较抖音平台的其他账号,其点赞量并不客观。
抖音平台2022年7月枣类制品热卖品牌榜单,第一名福满棚,销售额为2374.00万元。第二名好想你,销售额为535.55万元。第三名西域美农,销售额为283.95万元。由此可见,好想你的营销相比第一名,落后很多,相比其身后的,却很难拉开差距。
(4)在百度上搜索好想你枣,首先出来的是其产品的广告链接而非好想你的官方网站。排在第二的是百度百科对好想你的介绍,再往后排名则大多都是好想你的购物广告链接。
3.调研结果
好想你枣一直秉持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坚持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健康营养化的方针,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枣的好处,以及功效,扩大中国枣文化。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布自身的宣传广告,富有新意的网络段子,拍摄出自己的搞笑风格,让大多数人一提到枣,首先想到的就是好想你。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大多都清楚好想你这个品牌,以及主要进行枣类的销售,并且其自身也有高端的“健康情枣”系列,和较为平价的“红枣”。
4、网络营销建议
(1)尽管好想你枣业有自己的官网和自己的微博、小红书等媒体软件,点赞和评论较少,粉丝虽然多,但总体活跃度偏低,网络营销软件的作用并不大。建议加强推广力度,对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网络营销软件来推广自己的商品,提高活跃度和知名度,借助天猫、京东、淘宝等软件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
(2)好想你早期加盟店门槛过低,导致线上和线下沟通不够,明白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线下售后的模式,但是在融合中依然存在价格和产品不统一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品牌的标准化形象;做好售后服务,在阅览商品的用户往往会通过看商品的评论来考虑购买,所以良好的售后服务会大大提高自己的销量。
(3)可以借助抖音、淘宝等平台直播带货,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也可以通过有优惠的方式来吸引老顾客来购买,因为好想你枣定价过高,消费市场和另外枣业比较要狭窄。所以适当的优惠更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4)因为好想你受众大部分是95-00后对产品的了解不多,大部分来自家长的推荐和线下店的广告推销,网络上的广告很少能看到,所以好想你枣业可以制定不同的策略来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针对95后可以根据他们想养生的心理制定一套推广方针。00后大多对好想你仅有一个初步认知,就是说只是知道这个品牌,做的是有关红枣的销售。对于频繁接触网络的00后来说,要得知品牌并不困难,但如何让他们了解并激发购买欲望,就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来实现。00后的话可以像类似秋天第一杯奶茶一样的营销方案推出想她就买好想你枣这种策划案
枣的市场分析
中国红枣的产业分布,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东退西进。国内红枣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晋、陕、冀、鲁、豫等地,红枣主产区古书中常说发配新疆,以前新疆是一个蛮荒之地,现在是一个富饶之都,因为只要有水,似乎没有什么是在新疆生长不好的。新疆是典型的三山加两盆,天山将新疆的地形分为北疆和南疆,正是由于天山的存在,南疆干燥少雨少雪,这种环境非常适宜红枣的生存。新疆红枣也主要分布在南疆四地州,分别是巴州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其中阿克苏地区的产量最大,达到51%,喀什地区占比26%,和田和巴州地区各占10%。红枣不仅是防风固沙的生态林,还是南疆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疆,红枣和棉花并称为红白经济。
红枣有706种,新疆地区主要种植的是灰枣和骏枣,巴州地区90%以上都是灰枣,阿克苏地区的灰枣占比达到60%,骏枣占比40%。和田地区我们常说和田玉枣指的是和田的骏枣,和田灰枣占比只有10%。喀什地区80%为灰枣,这是一个分地区的产量。
新疆兵团是一个师市合一的政策,兵团实行四统一的政策、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晾晒,包括以前的统一售卖。由于兵团的四统一政策,兵团枣的质量整体比较好,要优于农户和其他合作社的种植。
红枣中的若羌其实相当于大米中的五常,它是红枣的优质产区。巴州若羌地区的红枣每年是不愁卖的,每吨的价格相比阿克苏和喀什地区要贵到两千元以上,价格相对较低的是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地区由于它的降雨量比较多,枣的质量没有若羌好。生长期的枣园成熟期的枣园红枣现货市场痛点
红枣现货市场的痛点低价伤农,低价砍树。走遍了南疆四地州所有的地区,基本上没有看到农户砍树的,只有在疏密的工程(农户在政府指导下将红枣种植密度降低,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目前采购阶段红枣的通货收购价其实已经在成本线的边缘,枣农利润十分微薄。
种植扩张,质量下降。红枣的优质产区——若羌地区的亩产大概是300公斤左右,但是在核心产区即阿克苏地区的亩产最高达到1000公斤,中间相差3倍。但一味追求数量,容易忽略质量的发展,红枣虽然目前价格比较低,还是以质论价,如果投入比较少果子质量不好,依然卖不上好价格。
红枣销售市场销售调查报告
一、服务投诉数量激增 随着空调销售旺季的到来,各地有关空调服务质量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调查显示,70%的“问题空调”拥有者反映,空调服务存在严重问题,其中安装质量差更以31%的比重位居服务问题榜首,其次分别为没有服务、维修质量差、服务人员态度不好及其他。 消费者反映,安装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安装技术低劣、安装人员非专业人员、安装所需零配件质量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安装隐患等方面。空调的安装过程复杂、不易操作,因此需要专业的安装服务人员进行操作。但目前空调行业却存在很多民工安装队旺季上岗的应急现象。他们上岗前大多未经过专业的安装培训,导致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比如墙体结构不同,安装方法也应适当调整,但由于安装人员不专业,不具备这类安装基本常识,造成“空调脱落”事件的发生。 而一些小品牌、杂牌空调仍是以只卖不“服”为原则。来自行业的测算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这类没有服务保障的空调产品已经增加到400万台,占整个市场容量的30%左右。由于这类空调的价格一般都处在价格最底线,这对于部分过于看重价格因素的消费者来说仍具诱惑力,因此才会在购买过程中忽略服务因素。这类品牌被专家称之为服务过程中的“逃逸品牌”,其中确有部分品牌销声匿迹的现象。 维修质量和服务人员态度差,也是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杂牌、小品牌空调上,个别一线品牌也存在类似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品牌声誉。专家认为,这与旺季民工上岗、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有关,同时也反映出空调业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规范性的现状。 在“其他”类别中,有消费者指出,空调服务存在乱收费现象,如安装费用、安装配件费用还需单独支付。有的空调服务利用消费者对“保修”和“包修”的无差异理解,打出主要零部件“保修”10年的服务承诺,在消费者理解的“包修”期内索取“保修”费用。但“包修”是不需要费用的,而“保修”则要由消费者来支付费用。 二、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在反映服务问题的90%的问题空调拥有者反映产品质量存在缺陷。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产品质量问题中,制冷、制热效果差仍是反映最多的一项,占总数的31%;其次为噪音大,占26%;然后依次是压缩机性能不稳定、遥控器失灵、制冷剂泄漏及其他。 作为调节室温的电器产品,制冷、制热是空调最本质的功能。但消费者反映,空调不制冷或制冷效果差的故障屡屡发生,一些新买的空调也频频出现这类情况,各地投诉中心有关这方面的投诉也不断增加。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空调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以及缺少定期检修保养服务。 噪音大则既与压缩机质量密切相关,还和其他零部件的质量、配置好坏有关。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采用低效能压缩机、二手拼装压缩机的还采取了节省零部件的不法手段,比如压缩机隔离层和管路减震块的省略,也是造成空调噪音过大的原因之一。 三、虚假宣传屡禁不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消费者反映,空调市场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其中主要包括服务质量虚假宣传、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产品能耗虚假宣传、价值价格不符等。 所谓服务质量虚假宣传是指承诺满意服务、承诺“N”年免费包修、承诺按时送货、承诺免费安装等,其后却没有兑现承诺的宣传。这在旺季空调市场处处可见,尤其是一些杂牌、小品牌空调,为促进销售不断给消费者炮制“满意服务”的谎言。 还有部分厂商利用消费者对空调知识缺乏了解,经常“误”将小2匹当作大2匹销售,消费者在不明原委的情况下照常使用,往往等到空调出现问题,需要拆装维修时,才发现空调内部标签注明的能耗比与购买过程中商品导购员介绍、承诺的不符,造成有关空调能耗的虚假宣传。 四、购买因素发生转变 在本次购买因素的调查中,健康、质量共登榜首,成为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其中选择健康、质量因素的各占33%,服务占21%,品牌占10%,价格仍居于仅占3%。而在2003年中国“问题空调”第一季度调查报告中,“健康”是再次购买空调的首要因素。 同上期调查相比,健康、质量、服务、品牌在决定购买因素中皆呈现上升趋势,价格因素下跌。专家认为,健康因素上升,一方面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环保健康产品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健康空调产品越来越多,制造、销售、消费健康空调已成大势所趋,经销商在选择主推产品时,也以健康空调为先。 质量、服务因素比重的上升,则是由于随着旺季的到来,有关空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问题屡屡发生,导致空调消费重又回到看重质量、服务的老路上来。 品牌因素所占比重上升,则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消费,即将好产品与好品牌实现心理对接,表现在实际购买过程中,认准某一品牌,就等于挑到了一件货真价实的好产品。这也证明,一部分空调企业确实实现了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相互吻合、相互提升的目的。 价格因素继续下降,表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越来越不仅仅以价格作为选购标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价格产品存在产品质量差、服务质量差、甚至没有服务等问题,致使消费者将“低价格”与“劣质产品”划上等号,因此这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五、十佳建议凸显未来消费需求 本期调查还对消费者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评选,其中既有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也有消费者对未来空调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看法。调查评出的十佳建议为:安装队伍要有国家资格证书;建立消费者回访卡制度,厂商定期回访;增加产生氧气的功能,具备更强的空气净化能力;明确标识空调的能效比,以方便消费者进行节能比较;进一步降低噪音,环保健康;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督;加强对产品零部件、安装配件的质量控制;造型多样化,适合室内装修的彩色空调;国家应加强对空调产品的质量监控,每年对质量追踪和售后服务进行公开评比,由国家统一空调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空调市场,引导有序竞争;性价比应当更加透明、合理;加强空调产品知识普及。 从产品需求来看,环保、健康、省电已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性能,也将成为未来空调的一大发展趋势。而外观设计的更加人性化、多样化,则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空调造型外观与室内居住设计的整体协调性、统一性,个性化消费趋势日益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累计产量2942.9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82%;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1-4月出口1586.0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38%,但国内市场则出现了较高的负增长率约为-10.95%。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1-4月占有率排名在前10位的空调品牌中,除格力、松下外,其他品牌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奥克斯等个别品牌负增长高达3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应收账款继续攀升,约为229.4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25.51个百分点;库存占用资金136.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5.55%。整个空调行业资金周转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继续恶化,这一点严重弱化了空调器行业利润增长的利好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是说在即将结束2006年冷冻年的这两个月内,受铜、铝原材料巨幅涨价的强烈冲击,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将愈益恶劣,极有可能无法扭转国内市场销量下滑的整体趋势。概况:国内出现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1-4月出口1586.0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38%。相对于国际市场的大幅增长,国内市场销量却呈现出了严重的负增长局面。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1-4月调查数据显示,包括窗机、挂机、柜机在内的总零售量772.7万台,同比下降10.95%,零售额为209.5亿元,同比下降6.16%。零售额下降幅度略低于零售量,说明空调器行业正逐渐向高端转型,但这无法掩盖行业的国内市场整体下滑的局面。